首页 > 風水命理

周易的體會(塔羅牌大阿卡和小阿卡)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06

易經讀後感5篇精選范文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下面來給大夥帶來一些關於易經 讀後感 ,希望能夠幫到你。

讀易經心得1

《易經·乾卦》開篇就論:“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意思為天道循環,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循環往復,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瞭做人的道理,也道出瞭企業發展的本質。

我生長於中原大地,伏羲發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長的故鄉。我記得每一年的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是此處的淮陽太昊陵廟會,每一天會有上萬甚至幾十萬群眾前來祭拜和逛廟會。當時的我看到瞭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鏡,彷佛天神一般。從那時,我就懵懵懂懂接觸到瞭先天八卦,大大傢常講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萬物之本;後來我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觸到瞭後天八卦、河圖洛書以及各種版本的易經。

高中時讀過父親書櫃裡《周易》,感覺它就是一本算卦的書,全書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來非常難。大學時讀過圖書館裡的《易經》、《白話周易》、《周易全解》,又清楚明白瞭它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註解解讀,感覺《易經》非常全面,包羅萬象。在工作之後,自己在書店、朋友傢讀過《易經的智力》、《知行合一》,感覺又不一樣瞭,在六十四卦中每卦皆有一個名稱,緊接著是卦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之寓意的。卦辭的語言比較深奧,但並不玄乎,由於卦辭中記錄的是那個時候人們關心的大事。古代人們關心的事情和此刻人不完全相同,那時既沒有股市漲落的憂患,也沒有 畢業 求職的苦惱,他們最關心的事大約一是軍事,打起仗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位進軍合適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門吉利嗎、往哪個方位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個鬼神有還是沒有用、選擇什麼日子獻上祭品等;四是愛情婚姻的事情,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還是不好、什麼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看《易經》裡的卦辭,大都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兇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展現一個主題思想,蘊含瞭富饒的生活 經驗 、人生智慧、憂患意識和 理性思維 因素,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於是,我真正清楚明白瞭“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它“廣大悉備”,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次通讀之後,最後的感悟太多,似乎用語言文字表達不出來,以下是我的具體感悟:

易學則是中國 文化 的緣起,是中華文明的根,是我們民族的瑰寶。瞭解易經、易圖、易學,有助於我們掌握易學思維的基本 方法 ,有助於瞭解中國文化的結構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脈絡,有助於我們分析成功、面對失敗,有助於我們的生活、事業和人生規劃,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分析未來、把握今天。 同樣,易學在 企業管理 中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易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恰巧是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我們註重和重視和研究。

一 萬事簡易——簡單如一

簡單管理是管剪發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資訊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隻有瞭解企業組織的結構、規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

二 萬事不易——不變應萬變

任何事物皆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產生、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本規律是相對不變的。總之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企業、團隊、產業、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構成其生命系統的構和規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準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組織結構和規律提供瞭科學的論理根據。

三 萬事變易——蒸蒸日上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易經》以“全息”、“系統”、“變易”的哲學觀和獨一無二的符號系統,為我們提供瞭“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團隊等組織系統的生命周期,怎樣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瞭科學的路徑。

《易經·乾卦》開篇就論:“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意思為天道循環,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循環往復,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瞭做人的道理,也道出瞭企業發展的本質。

作為人應當自強自立,既要進步又要學會進步,在進步中掌握規律以最友好的狀態,借助外力去達到完美的結果。卦辭又說“初九,潛龍勿用”,此處的勿用不是沒有用,而要怎樣用,它告誡人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把握最友好的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企業的發展道理相同,通過對企業架構的分析,確立管理模式,合理統籌員工。尤其是在一個企業的初期,對於自己一身能力的評估以及未來趨勢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學會“潛龍勿用”,那個時候機成熟後才會“飛龍在天”宏圖大展。

易即變革,易即創新,易即發展,易即和諧,大道自然。通過研習易學,我們可以在繼承和回歸易學思想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辯證思維、系統思維、 邏輯思維 、科學思維、哲學思維的歷史局限和知識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倫理、社會發展和生命運動的自然本源的易學思維、管理模式,進而探索自然管理金科玉律,解析企業組織,建立全息的創新管理體系,為企業的戰略決策、組織變革、創新管理、危機危難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新的論理平臺,為企業、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成長、創新和發展,提供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組織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戰略管理工具。

讀易經心得2

《 易經 》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源泉,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瞭巨大無比的作用與影響。

由伏羲氏與周文王依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 匯總 概括而來,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時候是帝王之學,傢、軍事傢、商傢的必修之術。從根本上而言,占卜術是關於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推算的手段,而《易經》便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規律的論理寶典。

我們近代的world世界觀和認識論方法主要源於西方。數理化是現代科學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科學表達事物之間相互之關聯聯系的主要方式。這種方式的推導過程是用數學表達方式,用物理說明作用,用化學展現變化,並從規律和根本上得到重復性的驗證。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抽象的,也是直觀的。而這種推導方式也有局限性,就是將事物越分越細,就好像把整個科學歸結為一片森林,緊接著細分為樹木,再分為細胞、分子、原子等等,以至於在觀察某件事物時,隻看到瞭點而不能看到面一樣。而我國易經的推理方法是歸類推理。打比方說:震卦,為春天、方位為東方,五色為綠色、五味為酸,五行為木、五臟為肝膽、人體為手、人為長男、動物為龍、蛇;形狀為長,為動等等,這幾個皆有類比性。如此便能找到事物的普遍聯系。

學好易經first of all要理解它的world世界觀和方法論,正如古代人們所說,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希望廣大的易學 愛好 者,能通過瞭解《易經》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把鑰匙,打開這座偉大的哲學之門。

大都人感覺《易經》晦澀難懂,而不掌握其入門要領,一輩子都很難開竅,即便能倒背如流也是枉然,這和學歷、智商的高低沒直接關系,而是需要人生歷練和悟性。有句老話:熟讀私書十年,不如明師一點。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層意識。簡易就是說《易經》是經書中較為容易學習的一門理論,古時候的時刻,簡單到無需文字解說即可運用。而為啥到今天許多人接受過高等 教育 都不能解讀這本奇書呢?作為先知先覺者,為啟迪大眾,特將 學習心得 供奉於此,若得此易學法門點化,一日即可打開此方便之門。

學習易經的要點:

1、first of all須明確《易經》是一本占卦的工具書,不適宜像面對哲學和歷史書籍樣全文通讀,至多看看目錄、讀讀系辭,以方便清楚明白綱領要略。學習《易經》要如同面對字典和對數表一樣來面對這部天書,綱舉目張。總之《易經》本是查閱的工具書,其學習步驟為:識卦、起卦、查卦、斷卦、斷爻、查閱經文,再以判斷所測之事的吉兇結論。當基礎運用熟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再進行變卦、變爻、斷六壬、奪四時這幾個較為高深的方法。

2、 占、象、數、理是學習易經必須掌握的四大法門。

即占卦、類象、術數、易理。

占卦的方法有:揲蓍法、銅錢法、方位法、時間法、身物法、數字法、筆畫法、音域法、太極法等,且萬事萬物皆可起卦。

類象:如以乾卦代表天、父、健、馬、首、西北,坤卦代表地、母、順、牛、腹、西南。

術數:是指卜筮、占卜等以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原理、推測人事之吉兇的法術。八卦的變化數有八八六十四種,每卦乘以六爻共計384種變化。五行的變化有相生、相克、相刑、相害、反生、反克、互生、互克、相合、比肩共計五十種關系,這是大衍之數的全部變化規律。

易理:是指客觀變化前提下形成的陰陽普世規律。

3、理解陰陽八卦圖示、符號、卦象。

4、 掌握卦象的由下至上的逆排和動爻的判斷。

5、 理解五行分類和定性金科玉律即生克制化金科玉律。

6、 領會卦象、爻辭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可拘泥於經文事例。

7、 三不占原則:1、不誠不占 2、不義不占 3、不疑不占。

8。卦象爻辭不適宜死記硬背,易書在手即可,反復練習孰能生巧。

讀易經心得3

個人理解,易經是講述各種背景下,個人與環境數次互動(博弈)的軌跡,關鍵是身臨其境看過程,而非跳出當下論因果,更不是教人厚黑或下大旗;我認為最有趣的是爻動產生變爻的演化過程,各種關聯點的推演,給我的啟發是一種做事的平衡與節奏感;而陰陽、乾坤,我的理解是把一個系統內關聯的各方從聯動、反饋這個視角抽象簡化,讓讀者更清晰地看到“策略”產生的思維過程,鍛煉讀者的系統性思維能力。

所以忙總說 :“《易經》是一本值得畢生來慢慢品味的書,常看常新,由於隨著自己閱歷經歷不同,看到的《易經》是不一樣的,有1000個人,就有1000種易經。這是自己經歷的縮影。不著急,慢慢品味吧。幾年後,再看以前本人的體會,又會發現大量錯誤需要糾正。我是把它當成人生經驗手冊來看的。”

忙總一向不屑掩飾本人的好惡,文字犀利直白,於是【讀易經心得】系列中,用來解釋卦象的例子,卻常常過於光彩耀眼,類似滿月的光芒,遮掩瞭群星,這有利有弊,利的話,可以招引註意和提防力,使人過目難忘,引發讀者跳出個人經歷的局限,思考更加的多,包括 文章 中光與暗的交織本身,就很有意思,於我自己是特別喜歡的;

至於弊的話,那就是一葉障目,有些網民朋友隻讀例子可惜瞭,完全把忙總當鐵飯碗的信息源,簡單以道德或功效或 其它 某種維度,來評價,引申例子,或為釣魚故意歪曲,制造話題,不過是阻礙瞭本人的視野,簡化再簡化,不是讀易,而是進入其它層面的思考瞭,類似討論某個精彩的電影中,女主角漂不漂亮,男主角帥不帥,忙總說,“例子都是牽強附會的”,我的例子也是胡謅,看得懂就懂,看不懂也沒辦法解釋;

【《易經》的辯證法,是非常精妙的,利用陰陽互相既對抗又合作,互相循環轉變的特征,用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動態觀,解釋和構建瞭一個6維空間的離散變換群,解釋瞭陰陽在不同空間位置相互之間的各種關系,以及各種演化的可能。基本是窮舉法,因此才有價值。】 -忙總語。

我感覺假如真要用實際案例來解釋清楚卦象,需要把萬千頭緒同步推演(多維並行思維),文字是很難描述的,由於易經視角很獨一無二,寫文字和讀文字的人,都在卦象中,坐標軸、參考系隨時在變換,何來上下前後東西南北中?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想要丈量泱泱"大象",任何價值觀或思維范式都要先松開一點,不要預設自己或彼方的立場,先憑直覺去整體理解,閱歷不夠或心不靜,不能由點及面再擴展到更加的多維度,信息相互 編織 起來,是閱讀不深入的。

上述解讀,也是我對 “君子不器" 一詞的理解。

能讀到忙總的【讀易經心得】系列,對於見識淺薄的我來講,是件很慶幸的事,由於忙總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通過閱讀他毫無保留共享給大眾的文章及直接的交流,一位我想象中的“忙總”在我眼前顯現,我可以以他為坐標軸原點,於字裡行間感受他的情緒,透過他的手指去看浩瀚星空之中,那經過他的思維與 想象力 格式化,於無序中顯現的星座,給自己今後對易經的直接解讀,打下基礎。

後現代是反叛的年代,也是輕易就迷失本人的時代,“六經註我,我註六經”,忙總在【讀易經心得】系列文章中,呈現出的寬廣視野、深邃文化修養及內心堅定的自信,都使人佩服不已,這種人,才是有基蘊去追求心靈上自由不羈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祝福忙總工作順利,健健康康!

讀易經心得4

就我自己體會,《易經》是用擬象 思維思考方式 寫成的,假如你具有擬象思維思考方式,讀明白《易經》就毫無困難,不外乎是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假如你隻有邏輯思維思考方式,那麼《易經》你是不可能讀明白的。

《易經》的要點即是簡易,變易和不易。

簡易就是認為世界的構成無非陰陽及其轉化規律而已。

變易就是認為世界固然變化多端,混亂無比,其實也就是說不過是錯諸復雜而已。 成語 錯綜復雜就來自於《易經》。

伏羲創立的八卦體系,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

所謂錯卦,就是兩個卦相相應的每一爻陰陽屬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為陰爻,中爻為陽爻;而與它形成“錯卦”關系的離卦初、上爻為陽爻,中爻為陰爻。所以互為錯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氣上也是完全相對的。(錯卦又被稱為反卦)例如:

乾性健,卦氣向上--坤性順,卦氣向下;

震性動,卦氣向上--巽性入,卦氣向下;

坎性陷,卦氣向下--離性附,卦氣向上;

艮性止,卦氣向上--兌性悅,卦氣向下。

所謂綜卦,就是把一個卦旋轉180度,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是互為綜卦。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因此它們是沒有綜卦的,所以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

四正卦在《易經》體系中代表的是宇宙的四個方向。以“玄(天)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乾和坤,分別象征天地;以“黃(地)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離和坎,分別象征日月。

八卦中剩下的四卦就是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綜卦關系;巽卦和兌卦形成綜卦關系。

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後天的不同的,後天卦的方位是地球的層次,這時四正卦指東、西、南、北四個主方向,分別對應震、兌、離、坎四卦;而後天四隅其實指的是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此刻我們讀的《易經》是周易,是周文王演化的,是八卦重疊而來的,故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疊而成的。

復卦和雜卦是針對六十四卦體系來說的。

所謂復卦就是與八個單卦相區別的。三爻的卦稱單卦,由兩個單卦組成的六爻的卦稱復卦。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十四卦體系的卦都是復卦。

復卦就是重復。是指上下卦由同一個單卦組成的復卦,所以如此的卦,亦稱純卦,如此的卦隻有八個,故又稱八純。

與純卦相對的當然就是雜卦,其他五十六個卦都是雜卦。純卦秉承的是上一層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純卦自不然就是統領雜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故而又有瞭以八純為主體建立的八宮卦象體系。這也是《易經》宇宙規則氣純則貴,氣雜則賤的展現。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體系下,綜卦就是將一個六爻的復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換;五爻和二爻互換;四爻和三爻互換所形成的新卦。綜卦的意義是指有著共同基礎上的局部不同,錯卦則象征著絕對的對立。所以六十四卦體系中大都的對卦關系,都是綜卦關系,說明瞭所有的矛盾中,大都都是同中求異的矛盾。

隻有乾(天)和坤(地)、坎(水)和離(火)、小過(雷山)和中孚(風澤)、大過(澤風)和頤(山雷)這四組卦由於各自沒有綜卦而以錯卦的關系組成對卦。其實也就是說名符其實的錯卦隻是前兩組;後兩組屬於錯綜結合卦。

而《易經》中代表世界變化狀態的64卦及其384爻不過是陰陽因時,因地,因利的互相轉換而已。

至於不易,是由於《易經》認為世界有基本不變的天道,那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陰陽循環,無限往復。因此生老病死,盛衰生長,都是這個天道的表現而已。

其實也就是說《易經》的world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已經溶入中國人的血液中,例如為人,我們崇拜以誠待人,不自欺不欺人,心平氣和;例如做事,我們崇拜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中正平衡,要自強不息,要持之以恒,要堅持不懈,要鍥而不舍,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著求成。

所以從《易經》的思想,自然發展出瞭中國專有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方法:中庸之道。

拉拉雜雜,東拉西扯寫瞭不少字,也許有人會問你自己會什麼?

經過認真考慮,我覺得我會組織打群架。並熟練掌握瞭4個打群架不可或缺的技術:

1。優化技術:用各種可能的優化方法,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等之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投入產出效率優化。

2。協同技術:用各種網絡分工技術,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進行專業化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減少工作程序上下的延遲或等待,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3。組織技術:用各種程序設計技術,通過對系統過程的程序設計,把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分散的任務程序和模塊,組裝成可以順暢運轉的系統。

4。計劃技術:可以把設想變成目標,目標變成一堆任務清單,任務清單變成一群可執行程序,程序變成過程化的可監控成果,最後把這幾個分散的成果組裝成一個整體,實現最終目標。

所以我覺得本人還是一個技術人員,當然擰螺絲比不上操作工,畫設計圖比不上工程師,但是我的價值是能使得一個系統組裝起來,並正常運轉實現預訂目標。

這幾個廢話跟讀《易經》心得沒直接關系,但是我本人認為有間接關系,由於《易經》蘊含瞭人最需要的整體觀和大局觀。所以我覺得《易經》固然不能教你做什麼,怎麼幹,但是能夠啟發你如何看,這個更加的重要,幹具體事情毛做主的人不會比一般人強多少,但是看事情,卻比大都人強十萬八千裡。

其實也就是說怎麼幹比較容易學會。由於完成任務,不外乎是把目標變成過程,把過程變成步驟,從數學角度來講,步驟就是算法。隻是人因為精力有限,能夠熟練掌握的無非幾種而已。而熟練掌握幾種具體做某一件事情 的方法,例如目標任務法,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法,不過僅需要一年而已,而是要形成自己看問題的系統思維模式或框架思維模式,可能得畢生的不懈努力。讀《易經》,可以使我們從高山到平原。

讀《易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不斷發現本人的愚蠢。其實也就是說人是很難發現自己有多愚蠢的,倒是比較容易發現別人的愚蠢。我們經常身披羨慕嫉妒恨為標志的最愚蠢馬甲,招搖過市,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但是別人都明白知道。

對《易經》的理解,事實上是對人生的理解,所以必然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添,人生體驗豐富,會不斷變化。所以假如以後有精力和體力,這份讀《易經》心得將不斷補充,完善和修正。

讀易經心得5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時候就有,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清楚。此刻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不過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於易經,真得感覺很奇妙。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傢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實際上是集合瞭古時候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瞭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天地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因為《易經》成書很早,大概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明白,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撰寫瞭《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開始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作用與影響遍及咱們國傢的哲學、、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 武術 。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大傢都清楚易經裡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跟爻辭,所謂算命其實也就是說是易經將世間所有情況統一歸納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為一個情景,緊接著對號入座,將你對應到某一卦中,再去詳細分析該卦的卦辭。這裡先強調一下,六十四卦中除瞭謙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皆有陰陽兩面,也就是無所謂好無所謂壞,由於物極必反,要依據你的實際情況去定。 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來歷,古雲,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象生八卦(天,風,火,澤,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繹成六十四卦,其實也就是說就相當於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分析每一個卦都應該將它分為上卦跟下卦兩部分來看,例如乾卦,上下皆為天,為純陽之卦,坤卦則為純陰,但謙卦卻是上卦為地,下卦為山,這就要發揮本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想象一下為啥瞭,可以任意發揮,但是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為啥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來或許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會依據你的表述來判別,緊接著強硬地塞入卦辭裡面,以示這是古代人們說的,以加強說服力。許多卦其實也就是說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濟卦,既濟卦,咸卦,豐卦等等,這裡就不再列舉瞭。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本人的手就想到瞭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好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效果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也就是說就已經於已經相關。 從《易經》裡,我也學會瞭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應規律,一切不需要強求,也不用著急。該來的必然要來,該去的終究要去。打比方說生命,打比方說四季。鬥轉星移,循環往復,交替而已,變化而已,輪回而已,用一個字來匯總,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眾生之間,我們任何人既自己一身渺小又匯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緒無涯,怎樣把“易”中的道理溶入生命的過程,真是一個需要代代人研究並傳承的課題啊。

今天春日融融。當春風輕輕吹拂著我的心,《易經》的真諦好像就融化在我的胸懷裡。眼望遙遠的天邊,在靜靜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經化身為白雲,飄在無界的天空。

我對易經的深切感悟之一

我對易經的深切感悟之一

對易經學習和感悟多年,總有些本人的想法和認識,當然可能多是誤解,但也是曲徑通幽的偶得,雖不便拋磚引玉。立言於此,也是便於以後知識層次增高之後,再做修正。

一、對易經發展的感悟

《周禮》: 筮人掌三易 ,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巫人是夏商周時代的官員,是那個時候的高級知識分子。巫人,在當今社會人看來是靠妖言蠱惑混飯吃的人。實際上,在遠古 時代,巫人的社會地位是相當高的,在原始部族時代,他們是部落首領的老師;在國傢形成初期,他們是官員;在社會發展昌明以後,其分化為禮官、史官和農業官員等。

關於《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我覺得是那個時候知識分子編制的三部重要的典籍,其作用是為瞭指導那個時候的生產和經濟發展。處在采集和漁獵時代的遠古先民,以遷移的方式去尋找食物,為瞭更好生存下去,按季節變化制定瞭科學的路線圖,於是產生瞭《連山易》;後來,知道瞭食物有瞭保險季節性剩餘,遠古先民掌握瞭種植和蓄養傢畜的技術,知道瞭收藏的重要程度,於是創作瞭指導農牧生產的《歸藏易》;農耕文明發展到瞭時代高級階段,國傢體系和社會功能的進一步完善,社會進入到瞭經濟社會,古時候先賢們知道瞭生產周期和經濟周期對國傢盛衰的作用與影響,於是創作《周易》;《周易》是從《連山易》、《歸藏易》發展而來,後代經過數千年的匯總發展,易經形成瞭龐大的論理體系,作用與影響著東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二、對關於卦爻產生的感悟

過去,我對卦爻的認識也隻局限在書上說過一些內容。但是經過多年思索和感悟,我覺得應當還原其產生的背景,於是我也產生過多種胡思亂想,但極有或許是其產生的一些因素。

從河圖、洛書的圖形來看,其明顯帶有結繩記事的印記,由於不管是陽爻還是陽爻,都是有線段相聯接的。古代人們也認為是先有數而後有卦,數的產生要早於卦。還有奇數代表陽性運動、偶數代表陰性運動。這幾個都給瞭我重要的啟示,我覺得:數追溯於分配,也就是追溯於現代所說的會計職能,原始先民在獲取獵物以後,對其統計和分配,在長久統計歸納之後發現瞭一些規律,什麼規律呢?就是陰陽,陰陽的性質和規律。他們發現:獵取雄性動物是好的,隻會造成個體的消失,不會造成物類的大幅減少,是吉的;而獵取雌性動物,會造成群體的消失,會造成物類的大幅減少,是兇的。進而發現時間也有陰陽的性質和規律:春天打獵會作用與影響獵物的繁殖,會作用與影響以後的食物來源,是兇的;秋天打獵不會作用與影響獵物的大幅減少,不會作用與影響以後的食物來源,是吉的。經歷瞭漫長的實踐,他們把雄性的、暖的定為陽爻和奇數,把雌的、冷的定是陰爻的和陰數,這樣對事物的性質和運動規律有瞭初步的定義。因此推斷,爻是定義事物性質和運動規律的。

卦是由爻組成,八卦是三爻組成的卦,古書論證最早出現的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的排列是反映事物運動趨勢和規律的,即陽性運動是生發的、增添的,陰性運動是萎縮的、減少的。那麼,怎樣來佐證我的假說呢?記得我幼年時期,那時教室與洗手間還比較遠,相約如廁時用暗語,男的說去1號,女的說去2號,這是定性。那麼,怎樣理解運動的規律呢?古時候是禁止三春時節進山砍伐和狩獵的,假如必須打獵,也是隻允許打雄性的和老的,不允許打雌性的和小的,這是為瞭保護生態;到瞭秋冬時節,那麼可以大量的砍伐和狩獵,由於秋季以後,萬物凋零,大地也承載不瞭過多的動物,人類為瞭生存繁衍,必須為過冬儲備燃料和食物。這便是自然界的規律。先天八卦的排列是反映事物運動的現象,先天八卦是抽象出來的,是普遍規律;後天八卦是客觀自然,是圍繞規律運動的種種現象,後天八卦表現的是事物運動的波動性、不確定性和不規則性,用現代的話說,上升是螺旋性上升,下降也是螺旋性下降。

對爻字的再深層感悟,爻字由上下兩個“×”組成,非常可能那時就在用線性圖預示趨勢的方法。爻字也的相交意思,非常可能就預示兩個交點,陽爻是兩個上升趨勢的線段,陰爻是兩個下降趨勢的線段。從河圖、洛書傳說來看,河出圖洛出水,龍馬和神龜可以說就是出土的上一紀文明的工藝品,並且可能同時出土的一些圖書典籍,如洪范九籌等。撇開神話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直譯起來古代人們可能表達之義是:龍馬和圖出土於黃河、神龜和書出土於洛水,隻有聖人才能看懂圖和書中文字圖形所表達之義。中外文明中皆有關於人類早期發生過大洪水的傳說,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是也許經過數次文明的,而且文明程度或許也達到瞭相當高度,隻是因為超大級別自然災害的發生,造成瞭文明的消失或中斷。假如易經思想源自於上一紀文明說法能夠成立,那麼以圖形和線段來預示事物運動的論理早已有之,不過呢那時的文明程度還很低,還沒有發明造紙術,無法承載和傳播這幾個文明,使得多數圖書典籍沒有留傳下來,傳承下來也隻不過是一部分能夠用那個時候人所理解的經過臨摹修改過的繩形圖和文字。

->a

周易讀後感

再三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許多值得共享的心得,此刻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周易讀後感范文(精選8篇),供大傢參考借鑒,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求的friend。

周易讀後感1

在不經意間,我便經歷瞭一場思想的熏陶。她默默無聞地承載著中國人民的變遷;她慢條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國瑰麗的文化;她她語重心長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對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起過重要的效果。《周易》是最能展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全地球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為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文化等各個范疇都產生瞭極為深刻的作用與影響。不管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親密的聯系。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周易》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老祖宗的集體創作,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易經》裡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這樣。孔子就論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瞭,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幾個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裡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我看《周易》隻覺得它講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間淺讀《周易》之後發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明白的。在這裡,隻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

《周易》的第一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也是全書之首,乾為天為帝王為君子,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用九的‘群龍無首’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畢生應走的歷程。第二卦,“坤”卦,為純陰之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古代人們雲: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據。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傢,象薑太公、張良、諸葛亮,這幾個人對《周易》皆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時代的發展至今,雖蒸蒸日上,勿庸置疑,人類的發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資本。西方經濟學傢盧卡斯更是歸結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其實也就是說,這也就是強調人力素質的重要程度。通俗地講,人力素質就是指知識結構,我們往往把知識結構分為廣度和深度兩種,所謂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專長、術業有專攻的人;所謂廣度是指一種綜合素質,一種綜合能力的運籌使用。

假如我們要在這個競爭角逐日益激烈的時代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俯仰人間今古,那麼first of all,應具備極強的自信心。其次,我們應當耐得住寂寞,學習一種昆蟲——蠶的精神,蠶不斷地吃食桑葉,攝取營養,再把自己裹覆起來,在不經意間,咬破繭殼,長出翅膀。再次,我們應當正確分析前進道路上自個的差別性,怎樣不斷調整與環境的適應性,與外圍空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把握並借助環境的力量,從而縮短到達目標的距離。最後,我們在前進中尚需不斷改變和調整目標的方向性。隻要我們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強不息,終會有所得也!

尤其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註國傢時事新聞,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承中國人民傳統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在祖先積淀下來的經驗和教誨中,接受現代的科技知識,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周易讀後感2

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斷的廢除,但是有一項文化卻是與時代潮流相反——易經文化,隨著現代人思想上的進步,開始探索老祖先留下來的精神食糧。朱熹說過:不知易,無以習。老子得易之體,孟子的易之用。但對於這本集中代表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的書,我們還存在著太多的疑問,要是沒有曾老師的指導,我也許無法體,也無所用瞭。

first of all,我澄清瞭多年在心中的誤解,以前,總以為易經是用來算命的,但是曾老師給瞭我非常好的解釋:易經裡的說詞隻是給你參考用的,並不是算準你的是非禍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時假作真。有時都是不值得信的。算出來的是上天給你的參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依據本人的切身環境去使用罷瞭。

易經告知我們凡事皆有陰陽兩方面,待人接物如此,思考問題亦如此。所謂陰陽就是相對的正反兩方面,你不能太陰,也不能太陽。由於物極必反,萬物都講究平衡。萬物既是對立又是統一,互生互換。

曾老師說學習易經的意義一個是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第二個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個是求同存異。何為道?道就是自然規律,萬物都是在自然規律中生長成熟,而易經就是依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所以此刻我們心中的善與惡,美與醜,隻有在用自然去比較是最合拍的。

曾老師講到過天地人三才。易傳裡有張三才圖,上陽為天,下陰為地,人在天與地陰與陽之間,圖像邊框是圓的,故而又稱為天人合一,意為人與宇宙互為協調。

系辭裡講過八卦變化的問題: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陣列,天地間的萬物變在其中瞭;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盡在其中瞭;剛爻柔爻遞相推移,變化之理便盡在其中瞭。從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麼的廣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學思想。

然而,曾老師也講到過,每一個人隻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經務必要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隻不過是一點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不必說易經還要人更三聖,世立三古呢,眼下本人的感悟又能算什麼呢?無非獻醜罷瞭。

周易讀後感3

這篇文章主要講瞭:《周易》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本質與源頭,對中國後來的、經濟、文化等很多方面都產生瞭巨大而又深遠的作用與影響,仍至作用與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孔子年老時,工作很忙,但仍然堅持學習。一次,他得到一本《周易》,為瞭弄懂它,反復讀瞭好多遍,直到清楚明白書中之義為止。孔子這種勤學好問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要像孔子一樣,在學習中遇見不懂的,要反復的讀,反復的學,直到弄清楚明白為止。這學期,呂老師佈置和佈局瞭第三階段的古詩背誦。這階段的古詩比一、二階段的古詩,每篇篇幅長瞭許多,意思也更難懂瞭,而且非常繞嘴。但我並沒有灰心喪氣,心想:我務必要把這幾首古詩盡快背下來。我先請母親幫我查找古詩的譯文,把古詩之義理解瞭,不會讀的字再標上拼音,便反復地念起來,一遍、兩遍、三遍……。就這樣,我很快就背下來瞭一首古詩。到此刻,我已經背下來瞭三首古詩,就差兩首沒背,我爭取這個星期把它們全部背誦完畢。所以,讀書學習務 必要勤奮刻苦。正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周易讀後感4

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瞭《周易》這本書。二十幾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說,咱們國傢的《周易》,是二進制之父,如果沒有《周易》,電腦也許要晚發明許多年,甚至幾百年。我是做無線電工作的,知道二進制是數控的基礎。

在我的知識裡,那時隻是聽有些老人說過《周易》這本書,理解為《周易》應該是算命方面的書,怎麼還能與電腦,二進制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瞭一本《周易》來看。《周易》與二進制的關系很簡單,馬上就清楚明白瞭。但是,其中有許多的玄妙和很深的哲理,卻讓我至今都沒有把玩清楚明白。為瞭清楚明白,後來又看瞭許多版本的《周易》,固然沒有過深的清楚明白,但因看瞭許多年,也有很些點滴的體會,在此紀錄下來,以供大傢共享。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全世界都在研究與討論。這本書包羅萬象,天文,歷史,軍事,哲學等等皆有涉及,就象我們此刻也有許多人在研究《紅樓夢》一樣,世界觀不同,造成研究結果的區別。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談不上研究,但是書中的文字與哲理,我覺得是很值得我們一看和把玩的。

我看《周易》,固然沒有看懂什麼,也感悟到瞭其中有些為人的道理。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一定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大出頭鳥。包括古代說皇上是“九五之尊”,這是對乾卦第五爻(發音:遙)的匯總和概括,爻辭“飛龍在天”,所以用這個來形容皇上。

“坤”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辭中說“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這是教大傢都清楚,如何做一對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陰五陽,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說,這不是正配。卦中一說女人的蕩,二讓我們“勿娶此女”;還有“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源於《周易》;《周易》裡有“否卦”和“泰”卦。是說世間的事物“不能終否”,到瞭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轉化。“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知我們,任何事隻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的變化。對於做人或做事來講,都要掌握“度”之寓意,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後,務必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在《周易》這本書中,全書都在貫穿著一個“位”的概念。特別是孔子為之作的系辭,對“位”的關系,有更加的多的闡述。著重是說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個卦,皆有“位”的關系。雖說這是我們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會來說,每時每刻,無處不在的皆有對“位”的要求。所說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該說的要說,該做的要做,不該說的一定不要胡說,不該做的一定不要去做,那樣就會適得其反。這是我們做人和做事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如今的企業都講團隊精神,如果做人能把握好“度”與“位”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就能處理的很好,團隊也一定會團結。

假如有人把《周易》單純的看成算命的書,我覺得就是大錯特錯瞭。不錯,《周易》涉及瞭算命,但算命或預測推算,對於這本書而言,它隻不過是一個極小的方面。我不反對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此刻有時我也算著玩,那是在對某件事情,舉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時刻,我自己就算一下,當卦上說的很時,我會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當算的不好時,我就要冷靜的考慮事情的過程與結果,理智的還是要去把事情辦完。不要認為算得不好時,就不辦事情瞭,那樣是不對的。有許多的事情,我們是“貴在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學到許多的東西。

周易讀後感5

當電子書取代瞭紙質書籍,當淺閱讀充斥社會,不禁感嘆:經典,你在何方?其實也就是說,經典常在,隻是知音覓矣。暑假時,我品讀瞭群經之首——《周易》,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甚為經典,是中國人民精神的內涵所在,因此,引起瞭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書中說道:天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應像天一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發憤圖強。經過一番思考,不禁發問:君子是還是不是僅需不斷努力就能成功?我以為不一定。在我看來,這句話應該是“天健行,君子以之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君子通過順應這種規律,依據環境與自己一身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是自己變得強壯,生生不息。《逍遙傳》中也提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辨”,人生於天地間,應順天而行,遵循事物的正確規律和方法,而不是隻讓君子埋頭苦幹,不松幹勁。在我身邊,不發努力刻苦之人,卻為啥呢有些成績平平淡淡?愛因斯坦說過:“成功=艱苦勞動十正確方法+少說空話”他們缺少正確的方法而埋頭蠻幹,沒有遵循客觀規律,才會如此。所以說,君子不但要努力刻苦,還需順應天道,才能使之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效仿它來增厚美德,客載萬物。古德之心,泱泱中華之傳統。仁、義、禮、智、信五德修身,方可齊傢治國,平天下!成孔子“志士仁人,無求生意害人,有殺身以成仁”的德之師;義之忠,成嶽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德之將;禮之謙,成孔融“三歲讓梨,尊長尚禮”的德之賢;智之慧,成孔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德之臣;信之守,成季佈“一諾千金,千金難買”的德之志。道德之心,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對道德的註意和關註和討論,是一個民族的道德自覺。如今,道德失范現象層出不窮。最令國人尷尬的是老人倒地無人扶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消失不見,但深入觀察,是由於“助人為禍”致使好人難做,不禁發笑:是老人變壞瞭還是壞人變老瞭。還有像廣場舞的音樂聲變成瞭擾民聲,分享單車亂象跌出,更有為制止“中國式過馬路”而在街道安裝瞭智能過街的交通閘門,看到這裡,我覺得這幾個道德陋習應從思想意識上糾正,而不是靠不必要的科技產物來進行管束。老子說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真正有道者,其德行是自覺主動的,出於自然,所以表面上沒有“德”的痕跡,而那些被動的,特意地去做已不是有道德的表現,這種道德已經變質瞭。現代的物質文明,呼喚著道德精神的指引。“不義富且貴,於我與浮雲。”社會競爭角逐,不應該忘記我們身體裡應該流淌著道德的血液。為師者,以袁文婷為標,傳道授業,德誨桃李;為官者,以沈浩為標,廉政愛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商者,以海爾為標,先義後利,商場競爭角逐不忘道德操守。為國者,更應該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規范法律法規,弘揚傳統美德。日本地震,我們以德報怨,積極的救援,才是一個國傢應該有的道德風范。

品讀經典,我讀明白瞭自強不息,正如梁啟超所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見義勇為,不避艱險。”面對浩浩蕩蕩的world世界潮流,依據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當代的君子們要不斷為社會輸送正能量。讀明白瞭厚德載物,正如梁啟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面對各種現實問題,當代的君子們肩負著提高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責任,使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加美滿。不但是個人,社會中也需要為政以德,政者正也,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國傢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富強民主。如此,才能啟道德之心,重振尚德之邦,展華夏雄。

品讀經典,含英咀華,你會發現,經典的力量,從未遠去。

周易讀後感6

《讀書求學》這篇文章講瞭:《周易》是中國周代的典籍,被尊為“群經之首”。更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本質和源頭。後來孔子讀《周易》反反復復讀瞭許多遍,把串聯竹木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瞭還幾次瞭,換瞭很多次新帶子。這使得他在本人的著作《論語》中也有多處引用瞭《周易》的詞語。後來人們一般把這個故事稱之為“韋編三絕”,以此來形容孔子勤學好問。

這使我深受啟發:我應該學習孔子勤學好問的精神。有時候我學習累瞭、遇見困難瞭,我總會用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激勵自己。孔子都那麼老瞭,學習起來不叫累,我才開始本人的學習生涯,怎麼能叫累呢?到瞭三年級,我的作業愈來愈多瞭,學習各種知識也愈來愈難瞭,我告知自己要堅持。不會做的題目我就反復想,反復試算;背不下來的古詩,我就每一天堅持熟讀,堅持一天背一首,不斷積累;畫不好的導圖,我就依照老師的要求每一天修改,疏理思路,不斷完善;彈琴也是一樣,九級的曲子難彈篇幅又很長,我就一隻手一隻手的學,每一天堅持聯系,糾正指法,增添連貫性和節奏感,不斷熟練。漸漸地,我也養成瞭勤奮努力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不叫累,奮發圖強不怕苦,不斷彌補補充自己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各方面的成績穩步向前。

周易讀後感7

以前隻是聽說過《周易》,有人說它是用來算命的,也有的說計算機的發明緣於《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奧的,是很玄的學問。近日聆聽瞭《周易》的精彩講解,感觸頗深,也對《周易》有瞭初步的瞭解。

《周易》的確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本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周易中哲學思想也尤能給人以啟迪,“滿招損,謙受益”、“禍福氣因”、“過剛則折、以柔濟剛”等哲學思想,讀後深有感觸,特別是其中“禍福氣因”辯證思維對我有很大啟發。

想起我一朋友發生的事情,覺得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應往往思考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難的時刻也要充滿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縣城,傢庭條件很好,傢有別墅、轎車,擁有嬌妻和可愛的兒子,工作條件很好,收入不錯。我友也好交往,有許多朋友,經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這個朋友也有弱點,就是平時經常與朋友在一起喝酒,往往喝醉,酒後還喜歡開車。我也往往告誡,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後駕車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後賠償20餘萬元才免去牢獄之災。事故後,我友往往自責,閉門不出。但經多位朋友勸導,人生之路很長,遇見磨難後還應振作,不能就此沉淪,我友才一步步走出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帶來的作用與影響可能畢生中也很難忘懷。

正如《周易》中展現的“禍福氣因”思想,人在順境時要慎重考慮今後還會面臨的困難,否則,“樂不思蜀”,真的遇見困境時可能就難以承受瞭。我友在平時就犯瞭這個錯誤,人活太好瞭,太順瞭,未能居安思危,結果呢,就出瞭如此的事故,於已於人都是非常大的創傷。我友在困境時,開始也灰心喪氣,此時也應理解《周易》的“禍福氣因”的哲學思想,應對未來存有希望,切記不能就此不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假如我友在今後人生之路上能謹記教訓,可能會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確是一本天書,深奧難懂,但領會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會終生受益。用心學習,用心領會,從《周易》中尋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學思維指導工作和生活,人生之路可能會平坦很多。我在以後也將更加的多的學習《周易》,也希望更加的多的人瞭解《周易》。

周易讀後感8

《周易》被古代人們認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原因在於,《周易》最鮮明展現瞭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特征。近人徐復觀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揭示瞭《周易》之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認為,文王為憂患意識所誘發而作《易》,而此憂患意識之所以發生,是殷周之際整個中國人民人文精神活動的結果,創制《周易》的周初正處於中華文明從原始向人文精神發展的轉換期,而憂患意識就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周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

每當中國文化遭遇外來文化沖擊或陷於自己一身困境的時刻,《周易》經傳總能發揮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晉玄學之興起,《周易》經傳的效果顯而易見。佛傢文化從印度傳入之後,宋明理學也利用《周易》經傳打開與之對話的局面,如周敦頤的《太極圖說》、程頤的《程氏易傳》和朱熹的《周易本義》都展現瞭這一點。西學東漸以來,《周易》經傳再次發揮作用。新儒傢借助《易傳》建立新的本體論與宇宙論體系,證成超越與內在的貫通及天人合德的意義。

《易傳》在當今社會仍應得到註重和重視,這是由於與西方哲學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學思維格外引人註目。已有學者從《易傳》著手建立屬於中國文化的形而上學,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學體系。

《易傳》確有類似於西方形而上學的思維,所謂“形而上學”,其本義是“在物理學之後”,表達瞭希望探求現象背後真理的願望,而《易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正表達瞭在器物之上還有更加的重要的“道”。《易傳》成就瞭兩個理論系統,其陰陽觀念把神或神明客觀化為陰陽二氣,用以說明宇宙創生的過程,成就瞭宇宙論的系統;其性命觀念打通瞭天人之間的關系,成就瞭道德形上學系統。如《說卦傳》中所謂:“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即明確地表達瞭上述兩層意思。

易經的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傢都有不少值得共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瞭哦。如何寫讀後感才能避開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為大傢整理的易經的讀後感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傢借鑒與參考,希望能夠幫到你。

易經的讀後感1

《易經》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刻,傢中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上面的兩個大字,便是“易經”,這是父親最心愛的書之一,聽父親說,他幼年時期很窮,買不起書,便把老師的書借來,手抄瞭一本,連插圖都是仔細的畫上去的,我便覺得這是一本絕世好書,但當我認字瞭之後,卻怎麼也看不懂易經,總是翻著翻著就睡著瞭,而爸爸卻一遍又一遍的翻閱,從中領悟到瞭許多,有時候,父親遇見瞭什麼困難,或者不記得東西放在瞭哪些地方,都會以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結果還非常準,可能會有人說我,但《易經》的卦象是有依據的,是科學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父親可以把易經看的那麼透,遇見難題,隻要給他一個字,一個筆畫數,就能夠由此知道事物的好賴。而我卻連《易經》的大約內容都不太理解,這學期有幸選瞭“我國傳統文化賞析”這門課,也給我一個名正言順的讀《易經》的機會。

《易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群經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經的總精脈,它具有象、數、理、卦象、卦德、卦辭的豐富哲理,自始至終是,六十四卦分八個組,以宇宙萬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陰陽互變為導線,象征天體運動是晝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繹出社會和人生萬事的變化。它又具“數”的深厚特征——太極生兩儀陰陽,在陰陽兩態中,再加上一個陰態或者一個陽態,使三個態的陰和陽重疊連成一小卦,共有八個不同組合,便稱為八卦,卦的形成是離不2開“三”的互相變通,“三生萬物”的效果。三個小卦再加三個小卦重疊成一個雙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組,八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萬事萬物的類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學。看著裡面的配圖,以及對歷史的簡要介紹,我漸漸的對此產生興趣,開始對神話產生向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經》,以及龍生九子等傳說聯系在一起,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說,《易經》是一門科學,《易經》的形成過程是幾千年歷程,從伏羲先始畫八卦,以後經過炎帝、黃帝,雙從夏周三代,不斷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畫後天八卦圖,整理卦辭、爻辭,後來又經過孔子作《十翼》上下幾千年中文化的結晶。它是源自歷史各時期中統治們的權術經驗、教訓、功、利、德、貞的匯總,也曾是歷史朝代中的帝王國權者行使統治和執政朝綱時的《經論》和教誨書。但曾因六十四卦被看成是“占筮之辭”,披上瞭的外衣,作為預測推算吉兇的辭令,六十四卦成瞭古時候頭領們掌權和使用權力必定要使用的秘密的搖卦占卜。而早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學派為它正名,他們認為是可生“以史為鑒”“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說。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瞭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傢的老子學說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儒傢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度。這便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推算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裡有卦象,就是說8*8=64個卦象分別解釋瞭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說卦是預測推算你此刻也許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瞭如此的現象產生的緣故以及怎樣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後果。在這裡,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緊接著如何如何去破解。其實也就是說,對於“命“跟“運“易經有非常好的解釋,由於卦隻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瞭你的真實的根本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可以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托嗎。不能的!易經就告知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論理以及墨子的論理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幾個理論後你才能非常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推算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卦“依據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之義。就是說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名符其實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非常好的做人,非常好的做某一件事情 ,有特別好的修為,那麼有可可以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范疇,才能去學習道傢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境所產生的許多現象,緊接著好好匯總研究,改變它,改變瞭這幾個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改變瞭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也就是說,“運”的不斷改變,也能致使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於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周而復始!學習易經的態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推算現象來對本人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麼“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於利用,易經它隻是可以幫到你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憑借自己的品性質量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說我預測推算出來命很差,我就不努力瞭,我今年愛情婚姻不好,我就不出嫁瞭。不是如此的,易經它是告知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之義,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愛情婚姻好壞,其二個人的結合,最有利的結合是“門當戶對“。這個是古時候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此刻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隻有“門當戶對“的愛情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系也最容易融洽。為啥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麼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本人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說: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盲目要求怎麼可以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著什麼目的讀它。它關系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思考方式、人際關系、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推算、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總的說來,它當然是一部揭示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理著作。《易經》,在古時候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由於中國人最懂得5變通其實也就是說,自然辯證法相當大的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你看,易經說宇宙萬物歸根究竟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瞭。你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愈來愈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大傢都清楚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瞭。由於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說的好,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久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由於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根本上說,我們的祖先註重和重視的智力,他們不怎麼註重和重視知識。最開始說的讀書,事實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不過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作用與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之寓意瞭。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依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也就是說在科學面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也就是說,我認為我們學的課程是不能叫自然辯證法的,叫辯證法還不錯。宇宙中唯一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瞭界,就講不通瞭,隻有國傢才有界,地區才有界,植物界,動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東西,假如自然可以再加界,就預示自然之外還有東西,那就不對瞭。所以我認為,我們學的辯證法充其量也隻是《易經》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適合的。看過《易經》後變的非常樂觀,無論什麼樣糟糕的事情我都好像不上心,就好像其中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什麼大不瞭的,冬天到瞭,春天還會遠嗎?在我閱讀《易經》時,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黑暗,無論有多糟糕都會逐漸好起來,這便是“窮則變”吧!又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處在什麼階段應采取怎樣的人生態度。當你春風得意時,不要忘乎所以,當你悲痛欲絕時,應該告訴自己,新的歷程即將開始;當你青春煥發卻一無所有,別要忘瞭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創造一切;當你的事業初成卻不堪一擊,不要忘瞭本人的能力正處人生之鼎盛時期;當你給自己的身體與精力的衰竭而徹夜難眠時,不要忘瞭你擁有的物質財富是普通人所不敢與之的;當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嘆生之短暫時,別忘自己是飽經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當然,人的畢生充滿各種變數,但我相信《易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易經》給人的world世界觀帶來的作用與影響。抗“迫害”能力特強,許多事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瞭。起初,自己讀《易經》充其量隻是想知道一下中醫理論的源頭,不料居然讓《易經》深深地改變瞭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大約就是“天意”吧!不過,我得感謝《易經》,給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對當今競爭角逐如此激烈的。社會。

易經的讀後感2

暑假帶學生去羑裡城研學後,對《周易》產生瞭興趣,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認真念起來。

《六韜·三略》曰:“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萬物尋。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聖牧之。”

天時變化,與人類社會的變化是密切相關的。四季更輪往復,正如世間一治一亂;晝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權一起一伏。人的畢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歡與離合,恰似月亮的陰晴與圓缺,草枯草長,國合國分;一盈一虛,一陰一陽。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這一思想在《周易》這部書中得到瞭集中的展現。當你讀幾頁《周易》後,就會被這其中闡述的道理深深招引,為中國古代人們的智力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周易》曰:“乾道變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周易》向我們傳遞瞭凡事都要遵循自然的規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違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不過當下,人類卻想方設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類自以為科技已經很先進瞭,好像可以與大自然一較高下。但人類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類永久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報復人類,那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讀《周易》,就是為瞭瞭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我們積極地學習《周易》,推廣《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但是為瞭向世界展示中國古代人們的智力,更是為瞭人類未來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覺得,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義的!

易經的讀後感3

《易經》告知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一樣的,而又是承前啟後相互銜接不可分離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固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務 必要受,該喝的蜜你務 必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一感悟:心有乾坤神閑氣定——戒除浮躁

當人們浮躁的時刻,應該想想那浩繁飄渺無窮無盡的宇宙,為啥它能夠數億年的時間仍然堅守著本人的金科玉律,遵循本人的規律不動遙。

第二感悟:堅韌不拔拼搏向上——磨掉幼稚

假如說一個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麼好聽瞭,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說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辯是非,不通達。說重一點就是他(她)很傻。

第三感悟:目標明確果斷前行——戰勝疏懶

要找聰慧者,要找我們的“啟蒙”老師作為指導,而不是“啟蒙”老師來找我們,假如“啟蒙”老師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四感悟:等待時機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種智慧。等待是一種積蓄。等待是一種信念。人們之所以等待,是由於時機還沒成熟。

第五感悟:冷靜反省心安理得————避開爭執

我們必須學會反省,當我們做事之前反省瞭,每個細節與關鍵都考慮到瞭,辦事才能得心應手,即便遇見磨難因為預先考慮的清楚明白,心裡亦會有準備,不能夠最後會把事情辦咂,甚至走向歧途。當我們做事之後反省瞭,從中得到經驗教訓,就能夠為以後的成功鋪好路。

第六感悟:伸張正義寬厚仁慈——化幹戈為玉帛

國傢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瞭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其實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七感悟:相親相愛和平共處——趕走孤獨

愛需要相互幫助,愛需要相互依靠,愛需要理解,愛需要交流,愛需要磨合,愛需要緣分,愛可以趕走孤獨。

第八感悟:以退為進厚積薄發——鼓足幹勁

提起以退為進,我們不禁想起臥薪嘗膽,忍辱負重,胯下之辱,退一步進兩步這幾個老祖宗們留下來的典故。最有表現性的,要數“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故事吧。這種海闊天空預示使自己有更加的多的回旋餘地。

第九感悟:奮勇前行堅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雖然是每一個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須奮勇前行堅持真理,沒有奮勇前行,成功隻能是一個泡影;沒有堅持真理,成功隻能與我們背道而馳。

周易究竟是啥意思?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從根本上而言,《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諧辯證思想,是中國人民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

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也就是說這看法是錯誤的,簡單容易的說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就是從屬關系上的區別,《易經》蘊含瞭《周易》。

關於“三易”,《周禮‧春官‧大卜》中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何謂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世間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推算。

《周易》亦稱《易經》,它是中國古代具有哲學思想的儒傢經典之一。古代人們必讀《四書》、《五經》。然《周易》一直被推崇為群經之首。八卦是周易的精髓,它包羅萬象,應用一分為二的看法,對立統一的規律,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方法論,揭示瞭宇宙間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上論天文,下論地理,中談人事。

“八卦測吉兇,吉兇生大業。”吉兇已明,人們辦事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或一鼓作氣勇往直前;或有備無患反兇化吉,以達到成就大業之目的。

“心誠則靈”就是搖卦時意念搖集中,把思想註意和提防力集中於要問的問題上,通過人體的磁場作用,把信息灌註在手中的銅錢上體現出來。

 歷代名人都善於研究並運用八卦解決實際問題:孔子研究寫有《十翼》;孫臏、諸葛亮用八卦治軍神機妙算;漢朝張良、唐朝徐茂公、明朝劉佰溫、清朝紀曉嵐、近代毛澤東等對八卦皆有深入的研究。現代各地都成立有周易研究會,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數次在中间位置一套百傢講壇中講周易。美國、日本、法國等都在研究它的神奇,使它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八卦上測天文、下測地理、中測人事。精於此術者,胸藏,時時事事都能知己知彼,勝券在握。古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實非虛言。

周易八卦,乃我國預測推算科學之精華,千古諸賢之智慧結晶,被有識之士譽為宇宙代數學——以至二進制的創立、計算機的發明皆根源於八卦,其預測推算天文、地理、人事的神奇功能,更是現代高科技也望塵莫及。而無知者卻視之為,大肆反對,雖不如十六世紀法蘭西教會扼殺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樣慘烈,卻也給預測推算科學的發展設置瞭很大的幛礙。但科學的光輝是罩不住的,八卦預測推算的神奇功能有力的證明瞭自己一身的道理,招引著千萬學者。以至最近幾年以來迅速在海內外掀起瞭空前的周易熱潮。可以預言:八卦預測推算和其他各門類的術數預測推算科學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它將滲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民眾的平時生活,成為人們行動的高參,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之舟的航標。預測推算科學的發展,必將為其他各門科學註入新鮮健康的血液,並起先導作用。周易的形成與發展

周易一書,包括兩多數,一是經,二是傳。周易是六經之首,《詩》、《書》、《禮》、《樂》、《易》、《春秋》。周易經和傳的講法有三,即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傳、歷經三聖而成周易古經。因此人們對周易經傳關系的傳統理解是經傳不分,主張以傳解經。

經的部分共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兩卦各分七爻(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其本體不是爻,其作用等於爻,為方便計作它們為爻。),共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辭。每爻先列爻題,次列爻辭。爻題都是由兩個字組成,一個字預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由第一爻起用初、二、三、四、五、上字預示。一個字預示爻的性質,陽爻用‘九’字,陰爻用‘六’字。卦辭和卦爻共四百五十條,四千九百多個字。

傳的部分共分七種,就是彖、象、文言、系辭、說卦、雜卦。彖、象系辭共分上下兩篇,因此易傳共十篇,又叫十異。據考證,這七種都作於東周時代,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司馬遷班固等人說孔子所作是沒有依據的。近代還有人說,有漢人的作品,也沒有可靠的依據。依照郭沫若的講法,易傳成於秦,易學的興旺時期也始於秦、由於秦朝的文化受到壓制,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醫藥、卜筮和種樹諸書都在禁令之外,先秦的儒傢學派,因為受到上的高壓,沒有用武之地,隻好向這幾個禁令以外的書籍去韜晦。所以《易經》正所謂在這樣的狀況下產生出來的。

經,過去叫周易古經。所謂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也是最有權威的著作。它是一切真理的根源。因此孔子才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緊接著又傳述易。儒傢將易尊為群經之首。而且春秋戰國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傢以及唐宋以後儒、佛、道各傢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淵源於《易傳》的天人之學。如果想瞭解咱們國傢的古文化,不能不從《易經》著手。易經在我國文化史學上的崇高地位,是無可否認的。

自古以來,人們對易經的形成眾說不一,相傳有三種不一樣系統的易學,一曰《連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學。以艮為首,象征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二曰《歸藏》,亦稱神農易,是殷代的易學,以坤卦為首,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三叫《周易》,以乾坤兩卦為首,象征“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和《歸藏》均已失傳,今天的易經就是周易。

周易的形成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一先有卦形而無文字,這是遠古的伏羲時代;二有卦形兼有文字,這是中古的神農時代;三既有卦形又有卦爻辭,這是近古的周朝即周文王時代。也就是說,周易自周朝形成以後,經過瞭幾千年的漫長歷程,隨著歷史朝代的轉換和變更,周易也在不斷深入地向前發展著。周易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一是先秦時期。這是易學的濫觴階段,主要反映孔子易學思想的易傳為後來的易學發展奠定瞭基礎。二是兩漢時期即象學易階段。著重是以孟喜、京房卦氣學說為中心的象數學是這一時期易學的主流。三是晉唐時期即玄學易階段。那個時候的王弼《周易註》以傳解經盡黜象數以儒道結合的玄學思想說《易》蔚然成風。四是宋明時期即理學易階段。著重是以易學同理學相結合,在宋朝時期湧現出瞭象程頤、程顥、朱熹、邵康節諸多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或重義理,或倡圖書,但都是以易談理,此風一直延續到清初。五滿清時期即樸學易階段。這一時期,主要以惠棟、張惠言為代表的樸學傢著力於漢易的整理和考證。並側重於易學文獻的研究。六是現代。其易學從疑古進而發展到科學易、考古易、新義理易。其研究的范疇和方法也越來越寬,越來越新,可以說不但在中國形成瞭周易熱,在全世界內也形成瞭周易熱。並且湧現出瞭象高亨、劉大鈞、金景芳、唐明邦、邵偉華,還有美國的應鼎承,英國的成中英,港臺的黎凱旋、鐘義明等易學界的代表人物。為咱們國傢的易學文化的發展作出瞭不少的貢獻。

咱們國傢的易經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不但對咱們國傢的文化作用與影響很大,對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皆有很深的作用與影響,正如國際易經學會做主的人成中英先生說:“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力,價值的根源。周易不但是咱們國傢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但是古時候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來歷起源及內涵

先天八卦源出上古伏羲時代。人祖伏羲氏,通過覌察宇宙萬物的現象,仰覌於天,俯察於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first of all畫出瞭河圖,緊接著又從河圖中畫出瞭八卦,即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的順序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幾個數為先天數,先天數主生。對於人們的穿衣、飲食、生老病死、種植、冶煉金屬等生態、生產即生活方面的事,都可以利用先天八卦進行予測。

先天八卦的卦位在《周易說卦傳》中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這句話之義是說明先天八卦相錯和重復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數往者順,假如順天而行,也就是左旋按順時針方向轉,就是己生之卦,所以叫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假如按逆天而行,總之,反時針方向向右轉,就是未生之卦,所以叫知來者逆。具體的說,已生之卦,就是從震起,到離,到兌,以至於到乾數,就是已生之卦。從巽而坎,而艮以至於到坤推,叫未生之卦。四陽卦叫已生之卦,四陰卦叫未生之卦。這便是陰陽變理而推演八卦。先天卦位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艮居西北,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先天八卦是代表空間變化的一種方程式。先天圖數是預示瞭混沌時期宇宙起始形成的規律。所謂易,逆數也,這句話說明瞭易數就是逆數,它代表著走向反面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後天八卦是從先天八卦演繹而成的。一曰:《連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學。以艮卦為首,象征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二曰:《歸藏》,亦稱神農易,是殷代的易學。以坤卦為首,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三曰《周易》,商末周初周文王拒羑裡而推演《周易》。以乾坤為首,象征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和《歸藏》均已失傳,今天的易經八卦就是《周易》。後天八卦的順序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兌七、艮八、離九。這幾個序數為後天數,後天數主克。是用來決定人們經常使用的‘道’。所謂‘道’就是一。畢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金科玉律。

後天卦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居西北、坤居西南、巽居東南、艮居東北。四奇數居四正,四偶數居四維。後天卦位是代表時空體系的方程式,並且它包括瞭三五之道(三指天、地、人,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並且也代表著四時八節。四時,指春夏秋冬。八節,即艮為立春,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揭示瞭自然界的變化及其規律。

後天卦位是先起於震,由於震是東方之卦,《周易說卦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動也,物之生也,故居東。”由於太陽從東方升起,這時北鬥星的鬥柄就指向瞭東方,天下就是春天(北鬥星就是勺子星。北鬥七星中,樞、璇、璣、權四星為鬥,玉沖、開陽、搖光三星為鬥柄)。鬥柄指向南,就是夏天,鬥柄指向北,就是冬天,鬥柄指向西,就是秋天。

也就是說,先天八卦是後天八卦之源,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變和發展。先天八卦的卦位講的是宇宙、空間和天地;後天八卦的卦位是時空觀念,講的是天、地、人(包括生物)。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之體,後天八卦為先天八卦之用。因此在使用中人們多數都是采用的後天八卦。周易主要運用的是後天八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