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謙有吉有什麼含義(勞謙有吉的出處)
一: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求翻 。。。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面子崇,無所恐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恐懼。昔舜誡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又《易》曰:‘人道惡盈而好謙。’凡為天子,若惟面子崇,不守謙恭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何得不懼?以此思之,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代人們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願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實用此法。”
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雲:‘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什麼是也?”穎達對曰:“聖人設教,欲人謙光。己雖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訪能事。己之才藝雖多,猶病以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雖有,其狀若無,己之雖實,其容若虛。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當如此。夫帝王內蘊神明,外須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稱‘以蒙養正;以明夷蒞眾’。若其位居尊極,炫耀聰明,以才陵人,飾非拒諫,則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雲:‘勞謙,君子有終,吉。’誠如卿言。”詔賜物二百段。
河間王孝恭,武德初封為趙郡王,累授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孝恭既討平蕭銑、輔公祏,遂領江、淮及嶺南、北,皆統攝之。專制一方,威名甚著,累遷禮部尚書。孝恭性惟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時有特進江夏王道宗,尤其是以將略馳名,兼好學,敬慕賢士,動修禮讓,太宗並加親待。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與為比,一代宗英雲。
翻譯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臣說:“人們說作為天子應該尊崇自己一身,沒有啥害怕的。朕則認為正確的是合乎我遵守謙恭的道理,經常心懷恐懼。以前舜勸誡禹說:“你隻有不驕矜,天下沒有與你爭能的人;你隻有不征伐別人,天下沒有與你爭功的人。”又有《易經》上面說:“人性的道理是厭惡自滿而喜好謙虛。”凡是作為天子,假如隻是推崇自己,不遵守謙遜恭敬的道理,在自己一身上假若有不對的地方,誰願意冒犯他的顏面勸諫上奏?我每當想著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必定在上恐懼皇天,在下懼怕各位大臣。高高的上天聽卑微者的話,怎麼會不恐懼?各位大臣,都對俺很瞻仰,怎麼會不懼怕?由此來思考,隻是瞭解要多多謙遜恐懼,特備畏懼不合符上天和百姓的心意罷瞭。魏征說:“古代人們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希望陛下遵守這幾個常謙常懼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謹慎,那麼社稷將會固定,不會傾覆瞭。唐,虞之所以太平,事實上就是用瞭這個辦法。”
貞觀三年,太宗問給事中孔孔穎達說:“《論語》雲:‘用有才能問那些才能不如本人的人,用瞭解得多問那些知道得少的人,有就好像沒有,充實想虛空的一樣。怎麼樣?”穎達對曰:“聖人設置這幾個教誨,是為瞭人們謙虛。自己即便有才能,不要妄面子大,仍然向不能的人求訪能事。你的才藝即便許多,荏苒認為很少。仍然向才藝少的人尋求益處。自己即便擁有,狀況也像沒有一樣:自己即便知識很充實,但看上去也要很虛空。不但僅是匹夫庶民,帝王的德行,也應當這樣。所以帝王在內包含神明,外面展現出來應該靜默,使得看上去深不可測。所以《易經》稱t用童蒙時間來培養正氣,用內心文明外面柔順來對待眾人。假如位居尊貴,炫耀聰慧,用才能來壓制人,掩飾是非之處拒絕勸諫,那麼上下之間的感情就被隔開,君臣之道就乖張瞭。從古至今的滅亡,沒有不是由於如此的。太宗說:“《易經》雲‘勞謙,君子有終,吉。”確實就好像你說的這樣。下令賜給物品二百段。
河間王孝恭,武德初封為趙郡王,授給東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孝恭後來征討平定蕭銑,輔佐公祏,於是領江,淮以及: 嶺南、北,都統一管懾起來。專門管制一方,威名很顯著。後來遷為禮部尚書孝恭性格隻知謙遜退讓,沒有驕矜自誇的表情。那個時候有特進江夏王道宗,尤其以將略出名,而且好學,敬慕有賢德的人,動修禮讓,太宗很親代=待他,各個宗室裡,隻有孝恭,道宗無與倫比,一代宗英說。
二:自強而示弱,示弱而自終,有終而勞謙。有什麼含義
意味著謙謙君子的品格:自強而示弱,示弱而有終,有終而勞謙。
謙謙君子,自強而示弱
一切企業都包括四種人:自弱而示弱者,自弱而示強者,自強而示強者,自強而示弱者。第1種是初進職場的新人,埋頭苦幹,誠惶誠恐。第2種是小人,狐假虎威,其實也就是說外強中幹。第3種是業績大牛,但虛火過剩,容易剛愎自用。第4種人才是管理擔當,勇於說出自己“不曉得”,平易近人,謙虛審慎,從善如流。
企業的命數往往在於選擇適當的策略。隻有謙謙君子當管理決策者,才能如大地一般,以卑下的姿態收納廣大的視野,給自己的團隊指明前進的方向。
隻是示弱肯定不夠,謙謙君子,還須“有終”。
謙謙君子,示弱而有終
“亨,君子有終”。終是目標、終點之意,是決策者內心中持守的一份信念。這正所謂謙卦地中之山,是不可動搖的棱角。沒有信念者,隻是騎墻的小人;小人的謙虛,隻是虛偽。
經營者即便心中有那座山,創業路上一樣屍橫遍野。那是由於,君子自強有終,都隻是理想,最終都要老老實實實現出來。
謙謙君子,有終而勞謙
“勞謙”之勞,勞心勞力之勞也。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治理國傢如是,治理企業亦如是。謙卦之主爻在九三:“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開頭劈下一個“勞”,先人苦口婆心強調:君子自強有終,那不如就勞動起來吧!
經營管理常以成敗論英雄,謙卦的智力卻告知我們,謙謙君子無往而不利。名符其實的領袖,並不自矜功伐,而是以自己一身的謙和魅力,垂范下屬,乃至於垂范社會。而不論管理者可以見多大天地,見多少眾生,結果,都但是是要遇到最有利的自己罷瞭。
君子謙謙,那是企業治理的道德,實則也屬於一種修行。
三:謙卦·《周易》原文註解解讀與鑒賞
謙卦 《周易》
(下艮上坤)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無不利,謙。
《象》曰:“‘無不利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用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註釋〕 謙:卦名,象征謙虛、謙卑。有終:有善終,有美滿的結果。天道下濟:指日光往下照射,風朝下吹,雨向下降落。地道卑:地的具體位置在天之下。上行:地氣上升。虧:損。盈:滿。天道虧盈:指太陽到正午後開始傾斜,月滿後漸虧。益:增益。謙:這裡指低下者。(天道)益謙:指日從低位上升,月由缺漸圓。變:毀。流:由上往下運動,增益低處,如泥、水降落到低窪處。惡(wù)盈而好(hào)謙:憎惡盈滿而喜好謙卑。逾:逾越。地中有山:謙卦上坤下艮,坤作地,而艮表山,地高於山,因此講“地中有山”,意為山本高而自立於卑微。裒(póu):取出。益:增補。稱物平施:稱量財物的多寡而平均施舍於人。牧:放牧,此處指管束、治理的意思。自牧:自我管束。鳴:名聲在外,有聲望。鳴謙:即名謙,有名而謙,意為有美譽名聲而不傲。中心得:即心得中,言心得中正之道。勞:(有)功勞。勞謙:意為居功不傲而謙虛有餘。(huī):謙遜。一說同“揮”,舉止、行動,釋為揮手、擺手而表謙虛的意思。以:由於。用:以。利用:能夠起到好作用的。不服:指不服王命之人。
(施忠連)
〔鑒賞〕 謙卦的卦象是下艮(象征山)上坤(象征地),本來山高地低,此刻山在地下,預示高大者自居於下位,是謙虛的表現。謙卦的卦名、卦象、卦辭和大都爻辭,乃至《彖傳》和《象傳》的解釋,都直接而明確地贊揚謙虛,一卦各個組成部分如此高度集中在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在六十四卦中是罕見的。此外,謙卦的卦辭和六爻爻辭都言吉利,其中有一個“亨”,三個“吉”,三個“利”,如此吉星高照,在六十四卦中也是唯有此卦。謙卦的前三爻都為吉,據有高位的人,謙虛謹慎,能夠度過任何艱險。他們遵循正道,雖有聲譽,又有功勞,但居功不傲,萬民敬服,結果都是吉利而有善終。後三爻稍次,但也無不利,小至一舉一動,大到出兵征伐,都因虛懷若谷,恪盡職守,遵循準則,而最後得到好的結果。由此可見,在遠古時代謙的觀念已經在我們中國民族的思想中占據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他們看來,謙虛有百利而無一害,是人們求成功所必須的美德。
在《周易》中,謙絕不是故作姿態,也不隻是事關個人禮貌這一類的小節。謙卦付與它很多重要之寓意,其中主要有:第1,態度溫和,恭敬,不粗暴,這是“初六”爻辭中“謙謙君子”所蘊含的意義。第2,“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即限制特權,實行平等。第3,“卑以自守”,即忍讓,不爭雄為首,不鋒芒畢露。第4,“鳴謙”,即不急著表現自己,有美德不自矜,有美譽不自詡,有才華不自吹,講述本人的品性和業績始終保持低調。第5,“勞謙”,即不自滿,既是因為有宏大的目標,也是意識到成績、功勞是依靠眾人之力獲得的。
這裡特別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謙這一觀念中不自滿、不自足的意義,《彖傳》就是由此把握、發揮謙的觀念的,進一步把它規定為萬事萬物最具生命力的狀態,維護這種狀態是宇宙運動變化的普遍金科玉律。在它看來,世界是生生不息的萬化之流,宇宙的生命力就表此刻有無限廣闊的運行空間和無窮的發展前途。謙就保證瞭如此的空間和前途。在人類看來,天在上,所以最廣闊的運行空間是在它的下方;地在下,上方是它的發展空間。所以《彖傳》說“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這裡“下濟”和“地道卑”的用語同老子的崇尚下位的思想十分相似,不過同老子的貴柔守雌理念毫不相幹,其本意是講天地之道都是謀求最廣闊的發展空間。《彖傳》的思想是,謙讓人“卑以自守”就不會自滿自大、故步自封、停滯不前,從而為人們打開瞭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彖傳》還依據《周易》的物極必反的哲學來看待世間萬物的運行過程,評價謙的效果。正所謂以否極泰來、泰極否來的眼光看,極盛就象征著將要走向衰落,而新生事物卻有宏大的發展前途。所以在《彖傳》的world世界圖式中天地之道總是有害於“盈”、即“滿”的方面,而能夠起到好作用的“謙”、即“不滿”的方面。它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它把天地之道解釋為以下為根本,著眼於下,傾向於下,特別註重和重視新生事物,特別關註尚未完滿的方面。把希望寄托於有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的方面。這樣,謙就不隻不過是一種個人美德,而是宇宙普遍金科玉律的一種作用。在《彖傳》中它已經突破倫理學的范圍,進入哲學的范圍。
必須註意和提防的是,《周易》推崇的謙的觀念決不象征著自卑、退縮和無所作為。可能正所謂因為考慮到大傢會從消極的方面理解謙的觀念,《彖傳》有意識地渲染低調的謙的神奇功用。它說天道“下濟”卻“光明”,“地道卑”卻“上行”。謙不但是一種崇高品質的表現,而且是同宏偉的抱負、不懈的追求、偉大的事業相聯系的,並且終將獲得巨大無比的成功,在精神上所達到的境界和在事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一般人難以逾越的,所以《彖傳》說:“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退縮和無所作為是絕不可能有如此的結果的。謙卦把乾卦的自強不息的陽剛與坤卦的厚德載物的柔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瞭。
謙的觀念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由於“知足長樂”的思想在中國人中有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固然講“知足”著重是為瞭克服人們的貪婪心理和反對無止境地追求物質享受,不過有守舊傾向的人常常以“知足”的古訓來為安於現狀、不求上進的活法和工作態度辯解。由此,在中國古代人們思想中占有崇高地位的《周易》的謙的觀念要求人們在精神上永久不自滿,在任何時候都不滿足於現狀,不滿足於自己在道德修養和事業方面已經取得的進步,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瞭“知足”思想的消極作用,讓人們能夠始終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四:“勞謙有終”是成語嗎?怎樣解釋?
勞謙有終不
是成語哦,
在成語詞典
裡根本找未到
。這個成語。
五:“勞謙有終”是成語嗎?怎樣解釋?
勞謙有終不
是成語哦,
在成語詞典
裡根本找未到
。這個成語。
六:成事| 勞以戒惰,謙以戒傲
“《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惡不去,何善不臻?” 如此曾國藩日記,我以為無須譯為現代漢語其旨趣亦是使人明 白和清楚明白的。
其實也就是說,這則日記應該看作曾文正公讀《易經》的心得筆記,其綱要即在於 勞以戒惰——勤勞可以戒掉懶惰,謙以戒傲——謙虛可以戒掉驕傲。 從思想方法上看,這該是曾公讀《易經》而辯證思維的最終,並且也推崇瞭 勤勞 和 謙虛 的人品,尤其是 人生作為的品性質量。
勤勞確實能夠戒除懶惰嗎? 恐怕一時一事的勤勞是不能的,必須是持之以恒的勤勞。 謙虛確實能夠戒除驕傲嗎? 一事一時的謙虛是不能的,必須是持續不懈的謙虛作為。由此可見, 非將勤勞與謙虛塑形為自個的品格,是不能戒惰去傲的。
何以將勤勞和謙虛做成本人的品格呢? 我以為,重點是在本人的畢生中始終保持對勤勞和謙虛的 高度自覺 ,或者說,時刻覺悟著,時刻努力作為著。為啥這樣講呢?原因是因為 勤勞與謙虛非人之本性。
至於 “勞謙二字,受用無窮” ,當是曾公自個的切身感受—— 成大事 , 非勞謙不可! 糊口度日者,大約是不講究的是這兩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