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37数字啥意思五行甲木戊土(易经数字367)
请问数字起卦“37”如何起??? 动爻有什么含义。。。动爻是“4”吗。。。
火山旅,动爻是三加七等于十紧接着被六分余四,九四爻妻财酉金发动。
37数字预示什么意思?
37数字是代表遇到了爱情,让体温上升到37、2℃。
37数字的另一个医学知识:
在医学上,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当遇到爱情时,身体会自然的分泌出一种奇妙的物质——苯乙胺醇。它会刺激大脑和中枢神经,让人心情愉悦,心跳加速,体温会上升0。2℃。
37数字需要配合以下内容:
适合公布恋情时发的句子:
1。欢迎来到王者荣耀,我还有5秒到达你心上。
2。不想做好人,也不想做坏人,只想做你的意中人。
3。我胆子很小,但哪些东西都想试一次,恋爱也是,我也想试一次,就和你。
4。我原本是要行走江湖的,但看到你我认为可以先停一停。
数字是“37”,是还是不是上卦是“3”,下卦是“7”,动爻是“4”?假如是的话。。。
火山旅变艮为山
易经数字对应表
易经数字对应表
易经数字对应表。如今的大都人对易经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可以拿来算卦,除了这些之外就不太清楚了。易经除了能算卦,还带着富饶的人生道理等等,下面是易经数字对应表。
易经数字对应表1
易经五行数字
五行存在于世间,万物有五行,它们相克相生,互相作用,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学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确定被提出来了,延续了数千年,至今已经确定被普遍应用于哲学、中医、占卜、算命等各个范畴。
从古至今治国安邦都离不开易经文化知识,足以说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能量完全代表着宇宙万物最本质的属性特征。
五行数字代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但有颜色代表,对应的五行亦有数字代表。
1。木元素
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
2。火元素
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
3。土元素
6为土,5为阳土,6为阴土;
4。金元素
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
5。水元素
10为水,9为阳水,10为阴水。
比较常用的五行之数
1。用作取名的十天干五行之数
甲木(1);乙木(2);丙火(3);丁火(4);戊土(5);己土(6);庚金(7);辛金(8);壬水(9);癸水(10)。奇数为阳性五行,偶数为阴性五行。日本人创建的“五格数理剖象取名法”是用来上之数的。但不同在于其把各五行之数依照规则加在一起,重新得到一个数为五行数。例如和为12数,则取其个位2为阴木。
2。用在居住楼层的五行之数
水:1。6;火:2。7;木:3。8;金:4。9;土:5。10。
3。风水学上的五行之数
坎水(一),坤土(二),震木(三),巽木(四),中宫五黄土(五),乾金((六),兑金(七),艮土(八),离火(九)。
五行与数字
1。八字天干配卦例
(二)壬甲从乾数
《乾》之数为六,壬甲纳干属《乾》,故亦为六数。
(二)乙癸向坤求
《坤》之数为二,乙癸纳干属《坤》,故亦为二数。
(三)庚来震上立
《震》之数为三,庚纳干属《震》,故亦为三数。
(四)辛在巽方游
《巽》之数为四,辛纳干属《巽》,故亦为四数。
(五)丙于艮门立
《艮》之数为八,丙纳干属《艮》,故亦为八数。
(六)丁向兑家流
《兑》之数为七,丁纳干属《兑》,故亦为七数。
(七)戊须坎处出
《坎》之数为一,戊纳干属《坎》,故亦为一数。
(八)己以离为火
《离》之数为九,己纳干属《离》,故亦为九数。
2。河洛之数
(一)水1。火2。木3。金4。土五。
(二)天毕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天干成之。
(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3。四柱地支配数理
亥子一六水,寅卯三八真。巳午二七火,申酉四九金。辰戌丑未土,五十总生成。
4。八卦先天数
乾(戌、亥)一;兑(酉)二;离(午)三;震(卯)四;巽(辰、巳)五;坎(子)六,艮(丑、寅)七;坤(未、申)八。
5。八卦后天数
乾(戌、亥)六;兑(酉)七;
五行数字的相克相生
1。五行相生
水生木,对应数字为16生38。
木生火,对应数字为38生27。
火生土,对应数字为27生50。
土生金,对应数字为50生49。
金生水,对应数字为49生1六、
2。五行之间相克
水克火,对应数字为16克27。
火克金,对应数字为27克49。
金克木,对应数字为49克38。
木克土,对应数字为38克50。
土克水,对应数字为50克1六、
易经数字对应表2
姓名数字
姓名学中通过汉字的笔画数以及多个汉字笔画数的五行属性和格局来进行预测推算吉凶,每个数字皆有各自的吉凶属性和含义,而且大体上是永恒不变的。
从1到81这几个数字吉凶见下表所列,数字大小超过81时除以80取余数,如数字100的吉凶为100÷80余数是20,即同20的吉凶属性。
绿色数字为吉,红色数字为凶。
数字本身之寓意如下: 1 甲木 ,大吉 ,天地开泰、 生机、富贵 。乾 ,天行建 。
2 乙木 ,大不吉, 分离、破败、 孤独、离散 。兑 ,兑为缺 。
3 丙火 ,大吉 ,进取、如意 、智慧、明敏 。离 ,离为火,火性敏 。
4 丁火 ,大不吉 ,破败、凶变 、灾厄、破灭 。震 ,震为雷,为动、破 。
5 戊土 ,大吉, 福禄、长寿 、福祉、和合 。巽, 巽为风,为顺,随和。
6 己土 ,大吉, 和睦、余庆 、丰盛、安稳。 坎 ,坎为水,为低、圆,水为财 。
7 庚金 ,吉,刚毅、果断 、单独、欠缺温和 。艮, 艮为山,傲慢、单独 。
8 辛金 ,吉 ,意志坚定 、勤勉、富于进取 。坤, 坤为地,谦虚、包容 。
9 壬水 ,凶, 兴尽凶始 、疾病、悲痛、逆运 。
10癸水 ,凶 ,万事终局、 损耗、散财 。
11甲木 ,大吉,稳健、荣达 、阴阳复兴、和顺发达。
12乙木 ,凶 ,意志薄弱 、枯木待春、薄弱无力 。
13丙火 ,大吉 ,博学多才 、智谋奇略、巧于措置。
14丁火 ,凶, 破坏、烦闷 、失意、遭厄,女子美丽容貌。
15戊土 ,大吉 ,福寿双全、 圆满、雅量、福泽 。
16己土 ,大吉, 财源若水 、厚重、名望高、能服众。
17庚金 ,吉, 刚柔兼备、 权威、英勇、女人男性化。
18辛金 ,大吉, 有志竟成 、有勇有谋,自信,具包容力 。
19壬水 ,半凶, 智慧、大起大落 、反应机敏、易发生意外灾祸 。命里喜水者,不忌。
20癸水, 凶, 物将坏的预兆、 命短、非业、男女丧失配偶 。
21甲木 ,大吉, 单独权威 、光风霁月、大博名利、首领格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这个数对婚姻不利 。
22乙木 ,大不吉 ,秋霜杀草 、不如意、粗暴、婚灾 、 离婚及克夫克妻者,十有八 。
23丙火 ,大吉, 旭日东升 、昌隆、旺盛、壮丽 。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这个数情感感情及爱情婚姻不利 。
二十四丁火, 大吉, 白手起家、金钱丰盈 、和睦、圆满、家门余庆 。
25戊土 ,吉, 英俊、刚毅、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 ,有时性情偏执,峙才而傲。
26己土 ,半凶, 变怪、奇异、 波澜重叠、风波不息 。
27庚金, 凶 ,非难、诽谤 、刑罚、逆难、半途中折。
28辛金 ,凶 ,家族缘薄、离群无定 、遭难、诽谤、厄运 。总数有这个数者,应在中年之后 。
29壬水 ,吉 ,智谋兼备、奏功受福 、出色、成就大业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这个数情感感情及爱情婚姻不利 。
30癸水 ,半凶 ,一成一败 、沉浮不定、侥幸可成。
31甲木, 大吉, 智勇得志、美梦成真 、脚步踏实、千挫不挠 。
32乙木, 大吉, 富贵显达、宝马金鞍 、品行温良、繁荣隆昌 。
33丙火 ,大吉 ,鸾凤相会、才德确立 、功威、果断、名扬四海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这个数,必陷孤寡 。
34丁火, 大不吉, 破家亡身 、命短、杀伤、衰败 。
35戊土, 大吉, 温和、平静 、优雅、温良、和顺 、男性略有消极倾向 。
36己土 ,凶 ,风浪不息、沉浮万状 、命短、废疾、舍己成仁。
37庚金, 大吉, 权威显达、吉人天相、 忠实、豪爽、仗义 。
38辛金 ,凶 ,磨铁成针、 特意经营、多劳少获。
39壬水 ,吉, 富贵至极、德泽四方 、先苦后甜,有物极必反之诱导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这个数必陷故寡 。
40癸水, 半凶, 豪胆、冒进、 有智谋、好冒险、乏众望 。
41甲木 ,大吉 ,纯阳独秀、事事如意、 有胆有识,德高望重。
42乙木 ,凶, 寒蝉在柳、 博识多艺、十艺九不成 。
43丙火 ,凶 ,散财、破产、 外祥内苦、邪途散财 ,女人有这个数易陷荒淫 。
44丁火, 凶, 须眉难展 、发狂、遭难、破家亡身。
45戊土 ,大吉, 顺风扬帆、 经纬深、智谋大、新生泰和 。
46己土, 凶, 罗网系身、 乏力、悲苦、载宝沉舟。
47庚金 ,大吉, 点石成金 、桢祥吉庆、开花的预兆。
48辛金 ,大吉, 青松立鹤 、有能量、含坚刚、才能谋齐备 、威望洋洋,师数也 。
49壬水 ,凶 ,辛劳不断 、凶灾、病患、吉凶难分。
50癸水 ,半凶, 小舟入海 、吉凶参半、先成后败 、晚运悲惨 。
51甲木, 半凶, 盛衰交加、 一盛一衰、最终失败 、晚年磨难困苦 。
52乙木, 大吉 ,先见之明、达眼 、一跃将伸、无中生有 、眼光好、富投机心,晚运隆昌 。
53丙火 ,半吉 ,忧愁困苦 、前半生困苦,下半生幸福 。
54丁火, 凶, 多难、悲运 、伤残、命短、悲惨不绝 。
55戊土 ,凶, 灾祸迭生 、病灾、遭难、意志薄弱 。五数最吉,五上添五,反凶。
56己土, 凶 ,浪里行舟 、外伤、残废、历尽艰辛 、晚景悲惨 。
57庚金 ,吉, 寒雪青松 、寒莺吟春、吉祥得亨 。
58辛金 ,半吉, 夜行遇月、 浮沉多端、祸福无常 。
59壬水, 凶, 寒蝉悲风 、愁苦、刑罚、时运不济 。
60癸水, 凶, 黑暗无光 、刑罚、杀伤、摆动不安 。
61甲木, 吉 ,名利兼得、 安康长寿、怡享天年。无奈傲慢不逊,酿成内外不和 。
62乙木 ,凶, 艰难困苦 、渐入衰败、志望难达 。
63丙火, 大吉, 身心安泰 、承惠雨露、荣贤可传子孙 、晚运隆昌。
64丁火 ,凶, 骨肉分离 、别离、沉滞、孤独悲愁 ,晚景凄凉 。
65戊土 ,大吉 ,富贵长寿 、 毕生平安、长长久久。
66己土, 凶 ,多欲失福 、艰难不堪、身家沉陷。
67庚金, 吉, 财路亨通 、得长辈提携、乘天赐幸运 。
68辛金 ,吉, 宽容、好运 、集众信、能包容、智虑周密。
69壬水 ,凶 ,坐立不安 、穷迫、滞塞、逆境 。
70癸水, 凶, 凄惨衰退、 陷恶亡灭,忧愁不绝 ,晚景凄凉 。
71甲木 ,半凶 ,损力耗神 、内心劳苦、乏进取精神。
72乙木 ,凶 ,万难艰辛、 阴云蔽月、快乐贫穷 晚年凄苦 。
73 丙火 ,半吉, 志高力微 、盛衰交加、徒有高志 、晚年平安。
74丁火 ,凶, 秋叶寥落、 沉沦逆境、时遇伤残 。
75戊土 ,半吉 ,受者可安 、进陷灾厄、退可保吉祥 。
76己土, 凶 ,倾覆、离散 、逆境、凶煞、倾家破产 、晚年孤独 。
77庚金, 半凶 ,晚年悲叹 、前半生平顺,下半生悲运 。如前半生悲运,则下半生平顺 。
78辛金 ,半凶, 半生荣耀、晚景凄清 。前半生发达,下半生悲运。
79壬水, 凶 ,挽回乏力 、失众信、为世所弃。
80癸水, 凶 ,凶星入度 、毕生困难、辛苦不绝。
81甲木 ,大吉, 万物回春 、还本归元。数理相等于基数1 。
易经数字对应表3
易经里的'数字各预示什么?
1。数字“一”:天人本是合一的。但因为人制定了各式典章制度、道德规范,让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修行的意图,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几个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2。数字“三”:即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到现在。
道家著作原无“三元”之说,不过古历法家以阴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称三元日,由于此日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此“元”当系开始之意。
3。数字“五”:即五行,是我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普遍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含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化过程的五种根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
4。数字“九”:在古时候九被看作是最大的数字,泛指数次或大部分。此刻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正整数。在咱们国家古时候,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5。数字“十二”:有12生肖、十二个月等。这样一个数字有万物轮回,生生不息之寓意,过去的等于是新的开始。
周易是谁写的
说复杂了没意思,也没必要晓得那样多,《周易》就是算命的,算是我国唯心主义最早的著作,最早的辩证法思想就出自周易。听闻是周文王写的,大家看《封神榜》就知道周文王不是很会算命吗。
周易是谁写的
提问一: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的时代、作者与内容。
时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编纂而成
内容--
? 决吉凶、问休咎。
? 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 录。
? 着重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说明各式事物的变化发展。
? 八卦内容:八卦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 “系 辞 ” 上 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 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雷风水 火山泽就演化出万事万物。这就论明了世界生成的整个流程。 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
? 中心内容,着重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金科玉律性(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变易);而并且还有一些处定不变的东西存在(不易)。〖宇宙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容易的金科玉律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江湖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器用,都会因时而变(变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尊卑之序,长幼之伦,永不变(不易)〗
? 反映远古时代人文思想,文物制度和社会面貌,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成长过程。
6、 《易经》中所反映的社会形貌及文字窍门。
? 父系家族制度的完成
? “ 纳妇吉 ”“ 得妾用其子,” “ 子克家 ”等文句,
? 男子娶妻纳妾、女子结婚、儿子承家的现象,在社会中已很普遍。
? 以男性为中心的一种社会体制,男性可以娶妾,继承家产,在社会享有完全的 *** 。父系家族制度至此便正式完成了。
? 国家组织的完备
? 天子、国君、王、公、诸侯、武人种种的名称。
? “ 大君有令,开国承家”
? 可看出当天组织的进展。
? 祖先崇尚的产生
? 看出演进的痕迹,
? “ 自天之佑,吉无不利 ”,“ 王假有庙 ”等文句,
? 显示出对天帝和祖先的崇尚,在的思想和仪式上,皆有了进展。
? 农事工商业 ,比以前发达。(大车,精美猎器,酒器,祭器,生意人,买卖)
文字窍门--
? 比起卜辞亦有了显著的进步。语言形式亦有较高的成就,“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文字颇简洁。“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音节铿锵,描写生动,富有诗意,具一定艺术特色价值。
提问二:周易是谁写的 什么年代? 《周易》有十卷,分《易经》《易传》两个部分,是由八个纯卦互相组合出64个卦,每卦有卦辞和爻辞。这几个卦和爻辞都是经文,所以称为《易经》。《易传》是后人对卦辞和爻辞的解读。
而是要说的是八卦分先天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族时期一个部落首领)做的,后天八卦才是周文王著的。也可谓是他发展的。
提问三:《周易》是谁写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提问四: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的作者简单介绍 《周易》的作者,是《易》学史上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争论要点,在《经》及《传》。八卦的作者,《系辞下传》认为伏羲,取于古时候较早的传说,前人多信这种说法而不疑。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认为,《周易》但是是此于伏羲,作者不能直指伏羲。在黄帝、神农以前,伏羲还不是最早的先人,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慢慢才到伏羲。而伏羲造八卦,为“伏羲八卦”,即亦“先天八卦”,所以前人皆以为作者是伏羲。《玉海》引《山海经》证之:“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生意人因炎,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周礼》中有春官大卜:“常三易方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大家都知道,古代人们曰《周易》便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书之合,称“三易”。但《连山》、《归藏》两书已失传,只剩《周易》,经后人演变修饰点缀点,便成今日之《周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不同之处。而重卦始于何人,古有四种说法:王弼以为重伏羲创重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创重卦,孙盛以为夏禹创重卦,司马迁以为文王创重卦。卦爻辞的作者,古也有两种说法。一说以为卦辞、爻辞皆是周文王所作;二说以为卦辞是周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易传》的作者,自西汉东汉到北宋初期,前儒均认为是《孔子》,其他易学家并无异议。班固撰《汉书》,承司马迁所说,将《周易》经传的作者和成书时间扼要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亦即“上古”的伏羲创八卦;“中古”的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史记》),并演化成六十四卦、写卦爻辞;“近古”的儒家圣贤孔子作《易传》十篇。此刻,好像有学者对于《易传》的作者是孔子提出种种证据和论点质疑,不过还未得到学术界肯定。不论《易》之作者是谁,无损其精深广博,藏天纳地的内容,在此就不再多述。
提问五:周易是谁写的人 《周易》也叫《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实际上是 *** 了古时候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统一对立去描述天地万物的变化。
问题六:易经作者是谁??? 是的,固然大家承认的有三位圣人,不过众所周知,这样一本奇书,其编纂时间之长,跨时代修缮之久,肯定不可以是个人所为!!!这三位圣人的讲法就是“人经三圣,世历三古”,分别为伏羲、周文王父子和孔子!!!
问题七:易经是谁著作的。。。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代人们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式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精密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根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录载入,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一说为“简易”的意思;另一说为“变易”的意思,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金科玉律。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来讲。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所以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问题八:周易 是谁写的,依据什么写的 倜水文妹粟诳
问题九:周易是谁写的,依据什么写的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作用与影响,并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凡是有功名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不过,《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录载入:“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种论调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觉得《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刻,必须把这三自个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种论调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到底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追溯于汉代。依据《周礼》记录载入,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老百姓中流传。汉武帝时, *** 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那个时候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新版《周易》在江湖上广为传播。这在那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因 此,皆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其实就是后人所称的“今文学家”。 不过,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看法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的时候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没有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觉得,孔子不仅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数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或许是战国前楚人U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依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看法完全不同,从而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非常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
问题十:《周易》是在哪一年由谁写的?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来讲之,即:远古时候,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h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常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相互抵牾之处,并 不是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那么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一致认为《易传》并 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