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九五的卦象(周易五行太阳)
九五至尊的来历起源
一种简单容易的说法为:我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叫作“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源出《易经》。此刻传承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所以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所以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5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5爻之义。九五是乾卦中最有利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因此九五亦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1爻了,变成了帝王之相。此处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一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特别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读解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来历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国人民的各个范畴皆有深远作用与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源出《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
《周易易经》乾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大家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词吧,诗词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在苦苦寻找出色经典的诗词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周易易经》乾卦,仅做参考,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乾卦
(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
(1)乾是本卦标题。乾指北斗星,用以代表天。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
(2)元亨、利贞是两个预示祥瑞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元亨之义约等于大吉。利贞之义是吉利的贞卜。
(3)初九是本卦第1爻名称,以 下“九二”、“九三”等也是。“九”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一个卦画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排列,依次用初、2。3。4。5。 上预示,如“六三”、“上六”、“九二”、“上九”等。它们都是预示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
(4)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性和排列顺序的名称。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
(5)见 (xian):出现。龙:龙星。田:天田。大人:指王公贵族。
(6)君子:指有 才德的贵族。乾乾:勤勉努力。
(7)夕:夜晚。惕:敬惧。厉:危险。咎; 过失,灾难、
(8)或:有人,指贵族。跃在渊:跳进深潭。
(9)飞龙;龙 星。
(10)亢:龙升腾到极高处的龙星。有梅:不吉利的占筮。
(11)用九: 乾卦专有的爻名。《易经》的乾卦和坤卦都多一爻(坤卦为‘用六),专门表 示这两卦是全阳、全阴。“用九”预示乾卦的全阳爻将尽变为全阴爻。
(12) 群龙:等于说卷龙。龙卷曲起来就见不着头。
译文:
乾卦:吉星高照,祥瑞的占卜。
初九: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
九二:龙星出此刻天田星旁,对王公贵族有利。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夜里也要提防危险,但最终不可能有灾难。
九四:有些大人君子跳进深潭,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失。
九五:龙星春分时出此刻天上,对王公贵族有利。
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预兆。
用九:卷曲的龙见不着头,是吉利的兆头。
读解:
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对此作出带有某种神秘色的解释,并且进一步把天象看作神的意志的展现,对天顶礼膜拜,这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习惯。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 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在西方,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到 16。 17世纪 才有较大发展),按古代人们的思维习惯,绝没有可能把顶礼膜拜的对象当作认识、研究和探索的对象。在今天看来简单并且明了的自然现象,对古代人们来说意义却非同寻常。神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展现出来,便成为对人的行为举止的启示。大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超出人们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事物,皆可以按这种“天人感应”的思路来解释。这样一来,人们的行为举止就有了根据。掌握着财富、权力、 知识的王公贵族需要这样,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需要这样。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论理根源,是古时候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为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己一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尚,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本人的行为能给人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推算方法,其中最能展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讲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依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
成于西汉
顾颉刚依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值得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讲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 ,“《世本》不采《系辞》,大概是由于《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许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的时候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依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名称由来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叫作“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解读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数次提到“周易”,但从那个时候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蕴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间位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意见,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叫作《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也就是说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依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周”之涵义
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之义,即无所不备,循环往复。
②:指代号,即周朝,古时候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亦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也有人根据《史记》的记录载入“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
“易”之涵义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的西边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
④日出为易。“干”的本义。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变易、变化之义,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育人面对变易的书。
⑦交易,也就是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互相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⑧易’其实就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⑨指古时候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录载入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此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其实就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展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展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九五之尊”中的“九五”有什么含义?
“九”、“五”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有着至高无上的代表象征意义,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这又是哪些原因呢?
一种简单容易的说法为:我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叫作“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源出《易经》。此刻传承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所以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所以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5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5爻之义。九五是乾卦中最有利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因此九五亦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1爻了,变成了帝王之相。此处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一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特别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读解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殿名字的来历据说就源于此。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对中国人民的各个范畴皆有深远作用与影响,因此“九五”一词源出《周易》之说应比较可信。
“九五之尊”久成习语,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
因为拙著《寓言的密码》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须注之列。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不便由我自作解人,最好找权威的解释,于是翻了家中所有的工
具书,结果除了《辞海》和《中国成语大辞典》,竟然多数工具书都不收此条。
《中国成语大辞典》有“九五之尊”条,释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代表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六56页)
《辞海》有“九五”条,释文如下:“《易经》中卦爻位名。九,阳爻;五,第5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号原有。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
这两条对不求甚解的外国人有用,能够做“汉语托福”考试的标准答案,不过对已经清楚知道“九五之尊”指皇帝的中国人大体上没用,两者都只说了“是什么”,却没说“为啥”。
我又上网去查,希望找到“易学家”的权威解释,没想到“易学家”们也语焉不详,说九道五,多望文生义。即此可见那些易学家都是在蒙事。不得已,我这个于易学一窍不通者只好强作解人地简释如下———假如解释得太复杂,读者会烦死,而这种知识根本就没用。但我国古代的蒙事者对这几个没用的知识是特别精通的,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被骗者固愚,骗人者可不愚。然而现代蒙事者却远逊前辈,他们自己已经愚得离谱,被这种愚人愚弄的人,俺就不晓得该说什么了。
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皆三爻,六十四复卦皆六爻(由八经卦分别组合,上下相叠)。用《周易》占卜时,不但要确定卜得哪一卦,还要明确卜得该卦哪一爻,故卦吉而爻凶,或卦凶而爻吉,在易占中是常事,这就为卜卦者特别是释卦者留下了非常大的解释空间,不管后验的事实怎样,皆可以说成“无占不验”。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骗术。
既然在易占中,确定具体爻位如此重要,因此每一爻都必须命名,命名以两个数字预示。通例是,前数明爻之阴阳:阳曰九,阴曰六;后数定爻之序位,由下至上曰:初(即一)、2。3。4。5。上(即六)。故九2。九3。六4。六五者,前数标爻之阴阳,后数示爻之序位。惟最下之首爻与最上之末爻反是,曰初九、初6。上九、上六,乃序位在前,阴阳在后。故“九五”者,谓第5位之阳爻也。然而只要某卦之第5爻为阳爻,该爻就叫“九五”,但“九五之尊”仅指“飞龙在天”的乾卦第5爻。
或问:既然“上九”最高,“九五”次之,那么以帝王之尊,为啥呢不称“上九之尊”,而谓之“九五之尊”?盖吾国思想,谓“满招损,谦受益”(《尚书》),“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过犹不及”(《论语》),“虚则剞,中则正,满则覆”(《荀子》),“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盛之有衰,生之有死”(《晏子春秋》),“昌必有衰,兴必有废”(《论衡》)。以《易》言之,那么是“复极必剥”、“泰极必否”。故《易·乾》“上九”之爻辞曰“亢龙有悔”,《易·文言》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用俗话来说,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九五”本非示尊之意,而是示退之意。“天子”者,天之子也。天最高,可居上九之位,即便贵为天子,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可见“九五之尊”本是不通之论,是奴才对帝王的谄媚。
九五指的是什么位置?
九五出自《易经》,原指卦爻。九,谓阳爻;五,第5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5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的预兆,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所以以“九五”指帝位。
卦爻:《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也可以这样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相互重叠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依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对应的一系列矛盾,用来象征性地概括预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对这几个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剖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
乾卦告知我们识时务,知进退,且忌忘乎所以的一生哲理。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tì)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以上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乾卦
那么为啥以乾卦为第1卦?
其实也就是说在《彖传》和《序卦传》中皆有所提及,打比方说《序卦传》云:“有天地,紧接着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乾》《坤》被看成是《周易》的门户,读明白这两卦,也就清楚明白了阴阳这两种基本力量是怎样决定事物的变化,天地两个基本秩序是怎样左右人事的运行。假如说阴阳是道的话,那么《乾》《坤》就是德,分别代表着阴、阳两种力量在宇宙中的存在状态和在人类社会中的运行方式。
在许多人看来,《周易》是一部神秘而难读的书。有时当我们翻开《周易》,看见第1卦《乾》的卦辞“元亨利贞”时,便已如堕迷雾,不知所云,不得不望而却步。
《周易》之所以难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缘故:
一是《周易》融合了中国哲学、历史、思想、文化、术数,资料丰富,内容复杂,假如没有良好的古文基础,非常难理解;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富饶的数理思想、逻辑体系,以卦说解,以爻辩难,以象征义,要是没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知识,非常难弄懂其中到底说了什么。
二是历代学者对《周易》解释、注解解读较多,对同一问题的解释长短不一。
三是《周易》本为上古三代累积而成的学问,反映了早期中国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其中有许多的解释与如今的语境不同,若不能体认其中包含的俯仰宇宙之境界、经天纬地之格局、悲天悯人之情怀,而是就卦解卦,就辞论辞,就会产生许多盲人摸象般的说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因 此,我们而言《周易》,first of all想的是怎样让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其理,清楚明白其意,清楚其弊,旁及由此而延展出来的术数之说,进而洞晓《周易》的内在学理,能够正确对待其中阐释的悔吝得失,把这样一本千锤百炼、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读明白读通,帮自己增添一个观察社会、理解人生的视角,运用《周易》内在的德义,修心养性,锤炼人格,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元亨利贞,简单容易的四个字,历代学者各抒己见,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基本两种意见:一是南宋的易学权威朱熹认为是占辞,用以断一卦的吉凶。“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得到这个卦应当是祥瑞的,能亨通、顺利,有好的最终,无论是问生意,还是升学、升官、爱情婚姻、前程等,都以吉断。但前提务必是正而固,堂堂正正做人,固守不怠做事,一切行为符合天道。二是孔子把“元亨利贞”阐释、发挥为“四德”,《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意思是元是各式善的开始,众善之长。亨是各式美的会合,众美之会。利是讲究义的最终,各得其分。贞是各式行为的本质,像树干相同的挺拔。而且还把元亨利贞与春夏秋冬四时、东西南北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仁义礼智信五德拉上了关系。
元是四季的开始,代表春天。春天木旺,属东方。木主仁,人的各式美满德行以仁为发端。依次是:亨为夏天,五行属火,代表南方,人格为礼。利为秋天,五行属金,代表西方,人格主义。贞为冬天,五行属水,代表北方,人格为智。大家常讲仁义礼智信五德,元亨利贞只代表着仁义礼智,还缺少一个信字。依照五行学说,土主信,四季中都含土,因 此,元亨利贞已蕴含了信字,四德中暗含了五德。显然,圣人作卦,目的在于对人的教化。乾卦的卦辞,意在启示人们效法天的德行,修养阳刚之气,不要搞阴谋诡计,要不然,就不是元亨利贞的君子了。
乾卦的爻辞从初九到上九计有四十八个字,展示出来的是一条龙从下向上随时空变换一步步升腾的立体画面。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九为阳,处于乾卦的最下一爻,意味着阳气在地下,以潜龙作比喻,是藏在地下的龙。勿用,还未到发挥作用的时刻。是一条龙,是藏着的一条龙。不是不能用,而是时间未到,环境不利。倘若一个人处在有本领却不能得到发挥的阶段,或者叫怀才不遇、英雄无施展才能的地方的时刻,可是,你就好好地品味一下潜龙勿用吧。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比初九提高了一个级次,龙升到地面上来了。见龙在田,已经到了有所成就的时刻了。该出头时要出头,条件基本成熟,就要积极争取,不惜请大人物、贵人帮忙。为啥说“利见大人”?依照卦象的讲法,第5爻是大人爻、君子爻、贵人爻,第2爻与第5爻是可以互相感应的,所以利见大人。能得到贵人的帮扶,事业会成功在望。自古以来,有求于贵人并不是低三下四,并且,招贤纳士、举贤任能是国家兴盛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当前社会状态下求人帮忙已是常事。然而,前提务必是条“龙”,而不是条虫。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与小人是对举的概念,是指那些有高尚情操、道德修养的人,并不是官高、钱多就一定是君子,平头百姓中也不乏堂堂君子身影,而且正所谓他们代表了民族的脊梁。乾为天,为健,乾乾连用,预示刚健不止。终日乾乾,每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斗志,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即使如此,仍“夕惕若”,晚上回到家还自我警示,防止出错。这样的人已经有相当高的境界了,就算“厉”,遇见不利甚或凶险的情形,亦“无咎”,没有啥特别不好的事。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深渊千尺,是龙之所在。九四的具体位置是上卦的最下,又刚刚离开了下卦。在这种背景下,既可以向天而跃起,也可以不离渊昧之所,有进退不定的意味。人走到十字路口,也往往“或跃在渊”,举棋不定。但无论是“跃”还是“在渊”,都“无咎”,没有啥不好。然而,先要做到的是龙德在身,任何时间、地点,都要刚健始终,斗志不息。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在天空翻飞腾跃,云行雨施,激荡风雷,极尽其能,居“大人”之位,为众人仰慕。人到了这个阶段,业已是酣畅淋漓,尽善尽美了。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位是极点,不能再高了。最高处叫“亢”。高处不胜寒,龙到了亢点就“有悔”,离“栽”下来就不远了。人把事做绝、做过了,超经过一定的限度,有悔而凶,等来的一定是恶果。因而,居高需自重。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一群龙没有首领,一把手缺位,大吉。真匪夷所思!!!中国人都愿意当头头,没有领头人,众人跟谁走?怎么还吉祥呢?寻找先儒们的解释,大概有三种说法:一是“占筮之用”,遇见乾卦的六个爻都动变,即乾变成坤,则用这句爻辞占断吉凶。乾代表的是刚健,坤代表的是柔顺,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屈伸自如,因此才吉祥。
二是“齐头并进”说,《文言》认为是“时乘六龙以御天”,六条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无人争第1,没有亢进之嫌,同心协力,还有不吉利的吗?
三是“首尾相接”的讲法。没有首,没有尾,构成一个“圆”,你的头就是俺的尾,俺的尾即为你的头,找未到始终,前仆后继,肯定也吉利的。
不论是占筮之用,还是齐头并进、首尾相接,都是依据乾卦的卦象和用九的爻辞所作的形象的比拟。
回味乾卦的卦爻辞,好像展示了龙的自下而上的变化发展轨迹。圣人作卦以教人,开物成务,它暗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识时务,知进退,且忌忘乎所以。
人的人生,不论平凡还是伟大,绝不是顺风顺水的。有春光明媚,亦有寒风凛冽。顺境中人人都舒畅,逆境时更加能突显人格的伟大。在“潜龙勿用”的时刻,要善于韬光养晦,把怨气、冤气、不服气转化为宁心静气,利用时机,积累能量。越王勾践不是在不得志时卧薪尝胆以求“飞龙在天”吗?文王被囚羑里,始作八卦而名垂千古。远的不说,悟 真 网003三起三落,谱写了伟大的一生篇章。当自己应当被提拔而没有被重用时,当别人都涨工资而自己没能增添薪水时,当盯着他人的水平远远不如自己却平步青云时……千万记住“潜龙勿用”,不该出头时不要强出头,老话说“qiang打出头鸟”,你是条龙,环境条件不成熟的时刻,更不要争强逞能。
庄子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应当平和心态、待机而动。到了“见龙在田”了,要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大胆设想,争取“利见大人”,得到贵人的鼓励、扶植。然而,“夕惕若”,居安思危,经常为自己提个醒:“我有做错的事吗?”这样,才不能够栽大跟头。实际上,人是比较容易落入世俗的,学坏容易学好难,尤其是民风有待提高的今天,更是如此。这也正所谓污浊的环境才更加能凸显出技惊四座的思想境界。飞龙在天的时机到了,应当完全发挥自个的聪明才智,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工作,使人生更加灿烂。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头,一旦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亢龙有悔”,跌到深渊的时刻就到了。君不见有多少贪官在台上的时刻任性妄为,贪婪无度,等到身陷囹圄了,才想起来对不起天地爸妈,悔恨晚矣。
人是比较容易糊涂的,“潜龙”时不懂“勿用”,反认为人事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满腹牢骚,气恼愤愤,这就不符合元亨利贞。轻则作用与影响心身健全,重则减短寿命。悟 真 网006就曾经劝诫:“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很多人谈保健,甚至花钱买健康。
到了“飞龙在天”了,应当极尽才华,但务必要保持清醒,绝不能过于亢进,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
也就是说,乾卦给人的警示是:知进知退,才能元亨利贞。然而,知进退有个前提,就是像乾卦象征的天那样,保持刚健的精神状态。
乾卦的六画都是阳爻,《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是刚健的,仰望天空,如此空阔、高远、宁静。太阳每一天按时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它有节假日吗?天知进退,白天,它用温暖的阳光普照万物而催发其生长,给予人的多并且从不索取。晚上退阳为阴,但退是为了更佳的进,为了明天的灿烂。天是人的榜样,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孔子有感于天的伟大,在《彖辞》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人有了天的德行,元亨利贞不远矣。
易经里面所讲的,九二,九三,九五,上九有什么含义
九三,九五等,都是易经专有的“爻"的名,打比方说说乾卦,是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六道杠杠(即“六爻”),这六道杠杠每道杠杠从下到上分别对应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这是爻的名,每个爻皆有爻象,打比方说“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易经的一个重卦有六个爻,为了预示他们六个的具体位置,我们用特别规定的方法来预示他们。
有以下解析:
回到那个立在太阳底下的木棍上,当太阳照在木棍上,木棍的影子映在第1根横杠即第1根爻上时,第1根爻变为阴爻,就是六,俺们是可以用“初六”预示这第1根阴爻。
假如木棍的影子没有映到第1根爻上,那么第1根爻就是阳爻,就是九,我们叫这第1阳根爻为“初九”。
第2根我们叫六二或者九二,同理第3根叫六三九三,第4根第5根也同样,叫六四六五,或者九四九五。
更多阅读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
《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论理根源,是古时候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为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