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地指什么五行易经周易(周易起源之地在哪些地方)
《易经》中对“地理”一词是如何解释的
1、在《易经·系辞上》中对“地理”一词有如下论述:“易与天地准,故能弭纶天地之道。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但是。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然而,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 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在这一段话里,地理就是地貌之义。
2、《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妈仗义)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仗义为始祖,皆源于此。在后世的演化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的意思。
3、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离为火为太阳,坎为水为月亮。
坤也者,地也。——《易·说卦》 坤(ku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预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易经对天、地、火、山的解释?
其实也就是说还有,风 雷 水 泽 。
易经《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统一对立去描述天地万物的变化。
《周易注疏》孔颖达疏:易以乾坤象天地、艮兑象山泽、震巽象雷风、坎离象水火。若使天地不交、水火异处,则庶类无生成之用,品物无变化之理,因此因而重之。今八卦相错,则天地人事莫不备矣,故云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泽异体而通气,雷风各动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资。既八卦之用变化如此,故圣人重卦……则易之卦爻与天地等成性命之理、吉凶之数,既往之事、将来之几备在卦爻之中矣。故易之为用,人欲数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欲数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是故逆数知来事也。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他们在易经叫什么?
八卦:中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如此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相互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以象征各式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易经里有哪八卦,各预示什么方向,何谓天乾,地坤?
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
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易经最早追溯于什么时间?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众说纷纭,据学者们考证,或许应该是5000年前,亦有人说是7000年前,而成书的年代那么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源头:
文王周易是最早的。
而关于《易经》的源头,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显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显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依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亦即“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讲法。寓意讲的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经常提到的“三易”:
(1)、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first of all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2)、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那么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预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3)、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预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接下来由我们再来追溯它的源头及历史。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
《易》实际上是集合了古时候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天地万物的变化。
更多阅读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活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70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咱们国家的文化产生不值得选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作用与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
不管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亲密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叫作“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录载入:“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
《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很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参考资料:知识混装大无极—周易
周易追溯于什么时间,谁钻石的?
周易追溯于《易经》,相传为上古贤君伏羲氏所作,后被周公姬旦注释而作《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