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卦象图解是谁画的易经推算五行(易经六十四卦图画)
易经64卦是发明的?有哪些历史背景?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是周文王发明的。
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监狱里时推演出来的。
学习易经务必要了解百家争鸣里面的那个阴阳家,
她对中国文化是很有作用与影响的,所有数字,三,四,与他们的倍数,在咱们国家文化里面相当常见。
学习易经不容易,不过对 命运哲理的领悟很有作用。
八卦图之义和来历是什么?
八卦图上的符号名称分别是“乾(☰)、坤(☷)、坎(☵)、离(☲)、震(☳ )、巽(☴)、艮(☶)、兑(☱)”,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
北宋《太平御览》中记录载入:“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伏羲坐在方坛之上,倾听着来自八个方位的气息,于是画出了八卦图。)
八卦中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
《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开始是上古代人们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时候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图案。
更多阅读
八卦的源头与发展
先天八卦相传是伏羲依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地点在洪洞卦地村,由于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在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
八卦源于我国古代对根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相互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乃伏羲八卦,亦称先天八卦。
也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觉得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从宋朝开始,八卦符号通常来讲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我国传统信仰的终极真理:“道”。外,八卦尚对应着八门,论后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易经作者是谁???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源泉,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无比的作用与影响。听闻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依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汇总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5000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时候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根本上而言,《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推算,而《易经》便是汇总这几个预测推算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多数: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皆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2。3。4。5。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效果;爻辞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依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为:《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杂挂》和《序挂》。
【古代人们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寓意讲的是“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阐解。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阐解。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中国古代第1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很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见的思想,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论理基础之一。
⑹、《杂挂》那么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关系。
⑺、《序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5。《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要紧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着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不过地总归是“顺从天”的,因 此,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由于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因此这就决定了人在世间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所需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并 且,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
6。《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依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展现了阴阳互动、统一对立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金科玉律,把很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付与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上边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zhong gong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付与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不管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本质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本质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易”以“生生”为根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那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其实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根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了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能够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点来预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 不是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结束了,事实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进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不过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金科玉律:“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金科玉律:“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讲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金科玉律,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经常提到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亦即“道”的常变,彼此交错,相互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本质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天地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时间。
九、《易经》的两个指点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相当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的意思:察觉时机的来临,注重和重视来到周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怎样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以到周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见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本人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世间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守旧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根本截然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1)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2)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易经八卦图什么样子
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要看你想解释什么,有关于五行的,又过于天干地支之,有关于东西南北方位的……
以下是比较简单容易的一种。
《易经》第3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姻缘
你要问多少次呀,姑娘。结果都是相同的。这个卦和泽雷随一样,感情复合无望。这个明夷卦是叫你顺应感情隐去的趋势,归隐是正道,不要再枉费心机。
《易经》六十四卦解读
1。八卦的次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七、坤八。
2。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3。后天八卦的四个正位:南边离卦,北边坎卦,东边震卦,西边兑卦;四个隅位:东南巽卦,东北艮卦,西南坤卦,西北乾卦。
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下经为“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一 乾卦——自强不息,龙马精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曰潜龙勿用。什么是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什么是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什么是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什么是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什么是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什么是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文言传》对乾卦解释了四次,阐发了乾卦六根阳爻的大道,包括天道、人道,体现了人道应怎样适应天道的大金科玉律、大规律。
孔子对《易经》卦爻辞的七种随文解释里,第1种叫《彖传》,只解释卦辞,不解释爻辞;第2种叫《象传》,既解释卦辞,又解释爻辞。解释卦辞的称之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之为《小象传》。《象传》的“象”,简单理解就是形象,亦即从形象上解释卦爻辞。打比方说,乾卦的《象传》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象传》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