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吠陀27星宿(吠陀星占卜)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05

0的由來和出處

0是極其重要的數字,0的發現被稱為人類偉大的發現之一。0在中國古代叫做金元數字,意即極其珍貴的數字。0這個數據說是由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在1202年時,一個商人寫瞭一本算盤之書,在東方中因為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那個時候以幾何和邏輯為主),因為運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瞭0這個數。在中國很早便有0這樣一個數字許多文獻皆有記錄載入。 在1208年時將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引入本書,並在開頭寫瞭“印度人的9個數字,加上阿拉伯人發明的0符號便可以寫出所有數字……”

因為一些原因,在初時引入0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那個時候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正數,而且0這樣一個數字會使許多算式,邏輯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認為是魔鬼數字,而被禁用。直至約公元15,16世紀0和負數才逐漸給西方人所認同,才使西方數學有快速發展。 0的另一個歷史:0的發現始於印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最古老的文獻《吠陀》已有“0”這個符號的應用,那個時候的0在印度預示空的位置。

約在6世紀初,印度開始使用命位記數法。7世紀初印度大數學傢葛拉夫。瑪格蒲達first of all說明瞭0的性質,任何數乘0是0,任何數加上0或減去0得任何數。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提到以命位記數法來進行計算的實際案例。也有的學者認為,0的概念之因此在印度產生並得以發展,是由於印度佛教中存在著“絕對無”這一哲學思想。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學傢在訪問現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期間,將印度的這種記數法介紹給瞭阿拉伯人,由於這一個方法簡便易行,不久就取代瞭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數字。這套記數法後來又傳入西歐。

更多閱讀:

0是介於-1和1之間的整數。是最小的自然數,也是有理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0沒有倒數,0的相反數是0,0的絕對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數都等於0,除0之外任何數的0次方等於1。0不能作為分母出現,0的所有倍數都是0。0不能作為除數。

0是極其重要的數字,關於0這樣一個數字概念在其它地區很早就有。公元前3000年,巴比倫人就已經懂得使用零來避開混淆。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記帳時用特別符號來記錄載入零。瑪雅文明最早發明特別字體的0。瑪雅數字中0以貝殼模樣的象形符號代表。

標準的0這樣一個數字由古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他們最早用黑點“·”預示零,後來逐漸變成瞭“0”。在東方國傢因為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那個時候以幾何並在開頭寫瞭“印度人的9個數字,加上阿拉伯人發明的0符號便可以寫出所有數字)。因為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那個時候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正數,而且0這樣一個數字會使許多算式、邏輯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認為是魔鬼數字,而被禁用。直至約公元15,16世紀0和負數才逐漸給西方人所認同,才使西方數學有快速發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0

古印度的早期文明遺址

印度是南亞國傢,以印度河的梵文名稱“信度”或其變音“興都”,印度河流域是古時候人類文明起源之地之一,故以此命名。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從遙遠的西方帶有先進技術的農民遷徙到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他們在此修建瞭運河,沿河的部落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城市。公元前1500年左右,位於俄羅斯南部的雅利安人侵入此地,成為古時候印度的主要居民。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遺址是哈拉巴,所以也稱這一時期的文明為“哈拉巴文化”。

印度文明的搖籃

恒河,印度文明的搖籃。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媽媽”。在印度神話傳說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印度教徒視恒河為聖河,認為以恒河聖水沐浴可以凈罪。恒河流域孕育著印度——月之國的民族。

約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傢開始在印度河流域產生。公元前2000年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一支遊牧部落(即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他們征服瞭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傢。

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向國傢過渡。公元前6世紀,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個小國,這便是印度歷史上的“十六國時代”,又稱列國時代。

到瞭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瞭16個國傢。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傢。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在古印度,盛行原始的崇尚,特別是崇尚牛,常把戰爭稱為“渴望得牛”,為此還舉行盛大的儀式,而這幾個儀式非常復雜、神秘,因此僧侶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於是,以祭司為職業的僧侶集團就成為瞭,即婆羅門種姓。後來,這幾個掌管大權並為武士出謀劃策的婆羅門,享有大量的財富和權利,成為第一種姓;剎帝利則是國王、武士和官吏等軍事貴族,他們儀次於婆羅門,是第二種姓:從事農、商和手工業等的自由民,他們屬於第三種姓吠舍;第四種姓稱首陀羅,他們是那些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貧困破產和喪失土地的人,其中有很多人是奴隸。很明顯,第一、二種姓是統治階級,第三、四種姓是被統治階級。為瞭使雅利安人永久凌駕於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之上,婆羅門剝奪瞭首陀羅參加“薩特拉”的資格。“薩特拉”是的再生禮,因此,位列前三的雅利安人被稱為“再生族”,而首陀羅則被稱為“畢生族”。除瞭這四種姓以外。土著少數民族和不同種姓之間所生的子女被視作第五種人,即“賤民”。他們是最低層的人。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中一種以階級為基礎的專有的等級制度。印度自古以來,歷經瞭幾種不一樣的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在和法律的保護下一直延續下來,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所發展。種姓制度的存在,嚴重阻礙瞭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消除。

印度古時候的歷法

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隨著灌溉農業的發展,印度已經有瞭相當精確的歷法。在早期的吠陀中有零星的記錄載入,例如在《梨俱吠陀》中有十三月的記錄載入。《鷓鴣氏梵書》將一年分為春、熱、雨、秋、寒、冬六季;還有一種分法是將一年分為冬、夏、雨三季。《愛達羅氏梵書》記錄載入,一年為360日,十二個月,一個月為30日。但事實上,月亮運行一周不足30日,故有的月份實際不足30日。印度人稱為消失一個日期。大概一年要消失五個日期,但習慣上仍稱一年360日。印度古時候還有其他多種歷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歷法中有望終月和朔終月的不同。望終月是從月圓到下一次月圓為一個月:朔終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個合朔為一個月。兩種歷法並存,前者更為流行。印度月份的名稱以月圓時所在的星宿來命名。對於年的長度則用觀察恒星的偕日出來決定。《吠陀支節錄——天文篇》已發明用諧調周期來調整年、月、日的關系。一個周期為五年,1、830日62個朔望月。一個周期內置兩個閏月。一朔望月為29,516日,一年為366日。公元一世紀以前大概一直使用這種粗疏的歷法。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他的媽媽摩耶王後年近五十時才懷胎。依照印度的習俗,她應該回娘傢分娩,結果途經蘭毗尼,在樹下乘涼時生下瞭喬達摩·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出世7天之後,媽媽去世,爸爸凈飯王就把釋迦牟尼交給摩耶王後的妹妹摩訶波閣波提王妃撫養,王妃對他悉心照料。給予瞭關懷備至地關懷。16歲時,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輪陀羅出嫁,後來生子羅怙羅。29歲時,他丟棄瞭王宮的安逸生活,棄傢外出尋道。

最初,釋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羅門學者求教,後來按照他們的講法,成為一名苦行僧,進行瞭長達6年的艱苦修行。因為過分操勞和營養不良,甚至暈倒在地。醒來後,他意識到苦修並不能帶來任何成效。他慢慢走進尼連禪河,用河水將身上多年的積垢洗凈,緊接著又吃瞭牧女善生送給他的乳粥,等到體力恢復以後。他離開瞭尼連禪河,準備前往婆羅捺斯,在行進的路上,釋伽牟尼來到瞭一個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裡他看到瞭一棵菩提樹。於是,他便坐在樹下打坐,想以此獲得解除人生苦難的終極辦法,並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經過49天的冥思苦想,他終於大徹大悟,創立瞭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思索,構成瞭以四諦說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四諦說,即苦諦(人生皆苦)、集諦(苦的緣故)、滅諦(徹悟苦的緣故,達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諦(通過修道達到“涅槃”的途徑)四種真理,人們通過修行、斷惑、涅槃,最終成為阿羅漢(“不生”之義),而不再墜人人世的輪回。此外,佛教要求其徒眾終身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傢修行的男子稱“比丘”,女子稱“比丘尼”,他們必須剃去頭發,身著僧袍,從傢庭生活之中完全脫離出來:在傢修行的男子稱“鄔波索迦”,女子稱“鄔波斯迦”。出傢的信徒組成社團,稱作“僧迦”。參加社團的人隻能靠佈施生活,不得擁有私產。每一個佛教徒皆有遊方傳教的義務。

占星術 有什麼含義,佛學怎樣解釋

佛學大詞典 對“占星術”解釋如下:

【占星術】 英語 Astrology。為藉星辰占卜吉兇之術。即根據行星與星宿之位置及形態,以占卜個人與國傢命運吉兇之術。亦為一種判斷善惡之術。自古各國均有此術。在印度,最早始於梨俱吠陀時代,有關之記錄載入散見於吠陀文獻。阿闥婆吠陀即載有多種關於現實之咒法,同時開始出現二十八宿(梵as!t!a^vim!s/ati -naks!atra^n!I )之名。至印度教聖典富蘭那(Pura^n!a)之時代,有一種最具印度風格之占星術出現。據估計,印度之二十八宿乃傳自西方;復有去牛宿(梵Abhijit ,織女星)而成二十七宿之說,為印度占星術之特色。維拉哈米拉(梵Vara^hamihira, 505~587)為占星術者的表征,精於西方天文學,著普利赫特桑希達(梵Br!hat -sam!hita^ )、普利赫迦達卡(梵Br!hajja^taka )二書,為古時候占星術與判斷吉兇之集大成者。夏爾都拉卡如那瓦達那(梵S/a^rdu^lakarn!a^vada^na )一經,在西元三世紀時被譯為中文,先後有摩登伽經(竺律炎、支謙共譯)、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竺法護譯)等譯名,此經即有關那個時候印度天文學及占星術,其內詳述二十八宿之名稱、數量、形相、行程、神座等,並說明生長於某星宿下者之命運、性格、職業之選擇、平時生活之吉兇等事。西元六世紀之大集經及其他佛教經典亦有關於占星術之說。又有關於各種天文、占星之悉檀多(梵Siddha^nta )一書之問世,西方十二宮(梵ra^s/I )亦於此時出現。由二十八宿、七曜、十二宮組成之占星術,即為今日流行於我國、日本的占星術之源流,不空(705~774)所譯之宿曜經為其代表作。佛陀反對在其教義中援用占星術以及占卜吉兇。然於佛陀入滅後,因為密教之發展,占星術遂發展為重要之一環。在我國、印度都有許多占星法。以供養星為目的之陀羅尼(梵dha^ran!I ),促成眾多之儀式發達。其中以一行(683~727)所作之‘北鬥七星護摩法’為最著。北鬥七星之信仰系緣自我國之五行說,佛教亦采用之。在日本,透過漢譯經典,傳入許多印度之占星法,尤為密教之僧侶所用,占星術遂儀式化,至今仍頗為流傳。[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三昧神足品’、卷四十一星宿品、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下、大智度論卷八、大日經疏卷四](參閱‘佛教天文學’2671)

古印度後期吠陀時代,有瞭哪些歷法制定?

古印度後期吠陀時代,歷法制定出來瞭。但各地的歷法還不統一,有的以12個月為一年,一月27天,一年324日;也有的以13個月為一年,一年351日;還有的以12個月為一年,其中6個月30天,叫作大月,6個月29天,為小月,一年共354日;又有世間年之說,一世間年12個月,每月30天,共360日。每5年為一周期,稱作一瑜珈,置一閏月,以調整歲差。一年中不同季節的名稱也出現瞭,或稱春、熱、雨、秋、寒、冬6季,或稱冬、夏、雨3季,還有4季、5季之分。每月時間的劃分,大致分望日和朔日兩種。望日,由望至望為一月,運用較為普遍。朔日,由朔至晦為一月,多流行於南方。一天的時間也有多種分法,或分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四段,或分得更細,一日60卡底伽(Ghattika),一卡底伽相當於24分鐘。

何謂古印度的吠陀占星術

印度(吠陀)占星學還不錯被稱為“周諦士”,或“光的科學”。就好像天文學利用行星的光線來研究他們的方位和特性一樣,印度(吠陀)占星學試圖通過宇宙之光來理解自然界及人類本身的因果關系。

誰能給我印度吠陀數學的詳細資料---務必要詳細!謝瞭

印度吠陀占星的介紹 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 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 Hindu 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

「吠陀」(Veda)二字,原意指「神的啟示」或「神秘的知識」,是印歐語系中最古的聖典文獻。而吠陀經書之成書時期為公元前十世紀至前六世紀,為印度萌生之依始。雖說吠陀經成書於此時,但吠陀時期則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千年或更早。

「吠陀經」的知識可分為六個部份,統稱「吠陀六支分」(Vedangas),此六個部份為科學(Shiksha)、音韻(Chhanda)、授記(Vyakarana)、語釋(Nirukta)、祭禮(Kalpa)及周諦示(Jyotisha or Astrology)。而「周諦示」者,時間科學也,包括瞭天文學和占星學兩種。其中「占星學」更代表著對過去、此刻和未來的觀察能力,故被看作是「吠陀六支分」中的最重要部份。

「吠陀星學」固然有遙遠流長的歷史,但卻比之其它傢占星學(即西洋及中國兩傢),保存得更為完整。幾千年以來,從未由於遭受到任何因素,而令其淪落失傳,也沒有受到外來的西洋思想作用與影響,受到社會人士的鄙視。在印度的民族裡,「吠陀星學」更一直被看作是高深的知識,高層及學術機構素來均設法保存它的完整,所以印度的占星學傢一向擁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而研究「吠陀星學」的人士,很多均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博士者流,亦大不乏人。

與現今的「西洋占星學」比較起來,「吠陀星學」會顯得遠為實用。蓋「西洋占星學」主要探究自個的脾氣性格及天賦才能,即便在流運的各種竅門上,亦不善於推斷事件之發生時間。這是由於在西洋的文化思想上,一向均強調自個的「自由意志」(free will)。自個的天賦能有多大的發揮,畢生能有多大成就,是完全視乎自個的意願來定,這種思想已在西洋哲學及上存有根深柢固的作用與影響。反觀印度人,他們的預測推算體系已經歷幾千年的磨練,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自身命運裡的事態,「宿命」思想比之我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說清楚明白一點,我們可以說在「吠陀星學」裡發現,百分之九十五的研究是與自個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有關,而隻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一自個的人生中何故會發生若幹事情,又或者是甚麼因素作用與影響個人,而令他遭遇見某些事情,如此種種的「西洋占星學」概念,在「吠陀星學」中並不存在。所以說「吠陀星學」是較為實體化,而「西洋占星學」則較為抽象化。然而「占星學」又在今日的印度人眼中扮演著甚麼角色呢?

印度科學部長穆利馬諾哈爾喬希(Murali Manohar Joshi)去年曾宣佈該國二百間大學中,有三十五間必須設立「占星學」科學士課程。喬希其人不僅是一名物理學傢,並且在領導層中亦擁有頗高地位,他認為「伏陀經」和「奧義書」一類的古時候梵文經書,蘊藏瞭所有科學知識的要領。

縱使喬希該項政策惹來印度國內眾多科學權威的非議,但卻反而受到「印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而且公開發表言論,認為「占星學可被認定為一種科學,理由是它有值得探究的需要及價值。」

就占星學的本身價值而論,在大學內設立課程,可有以下三個理由:

(1)觀今所有大學均名正言順地設有經濟學課程,而且各國每年均支付顧問公司龐大的開支,以獲得管理和經濟上的咨詢,方才實行諸項政策。在經濟學傢及管理專才的工作范圍中,最重要的部份是「預言」,然而天曉得他們是否會比占星學傢的預言更準確。

(2)在印度,已有好幾位領導人公然咨詢占星學傢,在美國的列根年代,占星學傢奎克利(Joan Quigley)也曾成功擔任相同的角色。在「科學」中,強調要研究領導人的行為,在印度好像未能充分理解當政者的決策方針,故此,很有必要從占星學上著手。

(3)若說占星學本身充斥著,所以要否定它。可是,反對占星學的人不是也一樣普通人對占星學的理解,對占星學缺乏正確的瞭解嗎?所以,占星學並無任何足夠理由因「」二字而被大學拒之門外。

由此可見,印度的「吠陀星學」既實用而又富有學術性,是十分值得探究的一門學問。

加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