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宗旨易經周易勢能(周易的基本內容)
出自周易的典故
出自周易的典故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乾·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寓意講的是天道運行剛強勁健,循環往復,永不停歇。推及到人事,說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不停地運轉,永不停息,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坤·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寓意講的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作為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周易》八卦用八種符號代表大自然的八種現象。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周易》講究陰陽辯證,遵循自然,就是要人們向大自然學習,遵循自然規律行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早已升華為中國最要緊的民族精神,使俺們華夏民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九五之尊:語出《周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和五都是《周易》中的爻位名,乾者象征天,而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九五即《乾》卦中的第5爻,居於剛位,為君主之位。古代人們認為九在陽數(奇數)中最大,有最尊貴之意,而五居正中,有調和之意,這兩個數字結合在一起,既尊貴又協調,無比吉祥。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叫作“九五之尊”。其實也就是說《周易》中是比較講究數字的,並由此形成易學鉆石的一個分支象數派。從實際生活之中,我們還會看見很多建築與數字有關,如“九門相照”“九重陽”等,這幾個說明命理中的數字符號早已作用與影響並改變著我們的活法甚至思維思考方式。
易經的主旨是什麼?
易經的主旨是世事演變的金科玉律。它以卦象來說明事情的情形,基本卦象共有八個,稱為八卦,其實就是:幹、坎、艮、震、巽、離、坤、兌(見圖)。這八個卦代表世間萬物,無所不包。之後的日子,“八卦”這個詞語,便形成形容人愛打聽,愛理閑事的貶詞,由於八卦的人總是對甚麼事情都有興趣,就如易經上的八卦一樣包容萬物。
易經裡花草木有什麼含義啊
易經裡花草木有什麼含義啊,周易用草木的生長規律,來描述大地春夏秋冬的四季轉換。
周易的宗旨是“借天象說人事”,第一卦乾卦描述天道運行,第二卦坤卦用大地上動物的習慣和植物的盛衰,來描述春夏秋冬的四季輪換。第二卦坤卦《文言》說“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春夏季節天地通泰天地平安,植物才能茁壯成長。到瞭秋冬,天地閉合,草木也要枯萎毀折瞭。坤卦六三爻辭曰“含章可貞”,到瞭深秋季節,大地上茂盛的草木即將毀折枯萎,五彩繽紛之“章”也要消失瞭。
中國周易協會的建設宗旨
中國周易協會宗旨是聯合廣大易學研究者及愛好者,加強與國內和國外的易學文化交流與合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建設中國人民的精神傢園,為咱們國傢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和諧發展服務。
易經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唐、宋以後的易學研究,應該說又建立瞭另一三易”之說。這個新的“三易”觀念,也是說明秦、漢以後以至現代的易學內涵“理、象、數”的三個要點。假如用現代的觀念來說,“理”便是類似於哲學思想的范疇,它是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由引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與後果。反之,也可由數理的歸納方法,瞭解形而上的原始之本能。再來綜合這3種內涵的意義,便可知“《易》理”之學,是屬於哲學性的。“象”、“數”之學,是屬於科學性的。那麼這樣也就是說,完整的易學,它務 必要由“象”、“數”科學的基礎而到達哲學的最高境界。它並 不是屬於純粹的思想哲學,隻憑心、意識的思惟觀念,便來類比推斷一切事物的。宇宙萬象,變化莫測。人生際遇,動止紛紜。綜羅易學“理、象、數”的明辯。《禮記·五經解》中,提到易學的宗旨,便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所謂“潔靜”的內涵,同時具有科學性周密明辯的效果。但在明辯理性之間,倘使不從沉潛靜定的涵養而進入易學的境界,稍一走向偏鋒,便會流入歧途,自落魔障。故《經解》中,又說到易學的偏失,非常可能會“讓人也賊”。他獨辟蹊徑的研究出:“由乾、坤兩卦開始,錯綜重疊,旁通漫衍,初從八卦而演變為六十四卦。循此再加演繹,層層推廣,便多至無數,大至無窮,盡“精微”之至。假如歸納卦爻內在的交互作用,便可瞭解六十四卦的內容,隻有專長、坤、復、睽、傢人、歸妹、漸、姤、
、解、蹇、頤、大過、未濟、既濟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的內在交互中這十六卦象,每卦都出現四次。再由此十六卦而求其內在交互的效果,便隻有乾、坤、既、濟、未濟四卦,每卦各出現十六次。復由此類推,就可瞭知在此天地之間,除瞭乾、坤、坎、離代表陰陽的無本功能以外,凡宇宙以外的特理或人事,不管怎樣千變萬化,它的吉兇觀念價值的構成,唯有“既濟、未濟”兩個對待的現象而已。由此而精思入神,便可瞭解一晝未分以前,陰陽未動之初的至善真如之境界,可以完全體認大《易》“潔靜精微”的精神,就能把握到自得其圜的巧妙使用瞭。”
《周易》的精髓是什麼,為啥呢愈來愈多的人學周易?
讀明白《易經》,要深入淺出,厚厚的64卦象、卦辭和爻辭,比較容易把人拒之門外,我們要明 白撥開表象、化繁為簡。
《易經》的根本,僅有一個字:變。
這種變,展現在時勢的變化,呈現4種狀態:吉、兇、悔、吝。隻要我們讀明白這4個字,也就明 白瞭《易經》的精髓。
1。《易經》的精髓,是勢能的變化。
在整個宇宙中,時空的變化,會產生勢能。
打比方說說:黃道,是古天文術語,是從地球上看太陽走過一年的路線。星體的軌跡變化,會產生勢能的變化。
天時地利人和,對人事的作用與影響,展現在時勢。
《孟子。公孫醜》中記錄載入齊人言:“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做事有聰明才智還不夠,還要乘勢而為;種莊稼有好的工具還不行,更需要等待農時。
這幾個都是《易經》之用。
《易經》是一本講宇宙變化規律的書,變化的核心,其實就是勢能的變化,展現在2個維度:方向和強弱。
2。勢能方向上的順逆,而產生:吉、兇。
我們此刻看見的太極圖,是宋代以後才有的,宋代以前,《易經》沒有太極圖。這個太極圖,怎麼產生的呢?
是依據能量的抽象變化,而形象演繹。
《易經》講宇宙中有兩股相相應的基本勢能變化,即乾陽、坤陰。其實也就是說老子在《道德經》也講同樣的東西:“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陰陽。
能量的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看起來無章,其實也就是說有序。
對“人”這個參照物來講,能量的變化,有兩個方向:一是和本人的能量相順;二是和本人的能量相逆。
人和人不一樣,所以任何人的順逆,亦有所不同。
順的能量,是順勢,《易經》叫作:吉。
逆的能量,是逆勢,《易經》叫作:兇。
吉,代表結合,合作,團聚等。
兇,代表分離,背向,分解等。
其實也就是說,兇,並不是不好,本意是“沖”,即能量的相逆、相沖。當兩股能量相沖時,偶爾,會帶來阻礙和沖突,不過,也會帶來生機和機遇。這種辯證關系,用老子的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般人,喜歡吉,厭惡兇。
真真正正懂《易經》的人,看待吉兇,是平等的。隻是自然規律的變化,勢能的變化,本身是客觀中性的,不需要代入太多自個的主觀情緒。
3。勢能變化的強弱,而產生:悔、吝。
古代人們說的中庸精神,最初來自《易經》。
中庸,並不是貶義詞,在《易經》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狀態。
打比方說說乾卦,九五,飛龍在天,處於中正之位。這是能量發展的最佳狀態,大約是八分到十分之間的飽和狀。在古時候,隻有帝王稱為九五之尊。
而勢能一旦失控,發展過度,勢能太強而過量,則會有“悔”。
乾卦說,上九,亢龍有悔。
悔,是做得太過頭瞭,過猶不及,故有悔恨。
和它相反的,勢能太弱而不足,那麼是“吝”。還不夠之義。
當出現“吝”的狀態時,需要加把勁,好好努力,積蓄能量,讓勢能壯大起來。
通過上面剖析,我們不難發現:
勢能的變化,有方向的順逆,從而有吉兇;有勢能的強弱,從而有悔吝。
《易經》64卦變化,無論怎麼變,都離不開“吉、兇、悔、吝”4種基本狀態,這便是《易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