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解讀易經的人(看易經的人都是哪些人)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15

一:中國歷史上對周易理解最深的人是誰

孔子作易經彖傳

二:看易經的人都是哪些人

一、熱愛中華文化;

二、深信《易》中哲理,並對《易》中哲理有所感悟;

三、對西方文化有質疑,希望通過包括《易》在內的各國文化進行探討,尋求真理;

四、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研究,研究中西文化及思維思考方式的異同;

五、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發現《易》的計算推演模式,與現代計算機的運算模式有很大相通,希望通過《易》的哲理思維,尋求借助計算機運算能力建立對未來事物發展進行推演的數學模型。

六、研討《易》對中醫理論和發展的作用與影響,通過研究《易》提高自己中醫水平。

七、通過研究《易》對各種占卜、算命玄學等進行研究;

八、考古專業人士,對考古文物進行研究,不可避開要精通《易》,才能對中華古文化進行考證。

九、隨著量子技術發展,許多人希望通過《易》尋求量子技術的突破思路。

三:讀明白《易經》的人,為啥大多數不信命?

大傢都知道,《易經》源於占卜,但卻並沒有算命的內容。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易經》算命這一說法,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甚至可以說,讀不懂《易經》的人,才會相信《易經》具有算命的功能,繼而當成真的,誤把《易經》當成之書瞭。

言外之意,讀明白《易經》的人,很少聽信“算命”這種把戲,甚至根本就不信命。

舉一個例子,在老百姓中,許多有一些文化的人,越到晚年,就會越相信命運,還一本正經地告誡後輩說——自己年輕時,也不相信命運,但活到這個年紀瞭,才不得不信。

這幾個話固然看似有道理,或者是某種經驗的表達,但事實上卻是“半桶水” ,即一知半解,甚至盲目的表現——我以自己讀《易經》之經驗來說明,在這麼多年讀《易經》的過程之中,我愈來愈不相信算命,甚至根本就不信命。

其實也就是說不隻是我不信命,許多讀明白《易經》的人也不信命。

為啥如此說呢?

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即:

一、被人稱為算命奇書的《易經》,根本不是算命之書,而是一本揭示變化規律的書

我們看《易辭》中的這段話,即:

大意是說,《易經》的起源,其實也就是說是包犧氏所編寫的八卦,其目的就是“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即連接天、地、人之間的聯系。

言外之意,《易經》是一本揭示天、地、人(人事)變化規律的書,其中蘊含天道、萬事萬物以及人事變化周期……

而這種變化,與其說是定數,不如說是一種規律。

因此,真正讀明白《易經》的人,大多數相信這種規律,肯定不會相信命運這種玄乎的東西瞭。

二、算命的根本,其實也就是說是預測推算符合規律的人與事

所謂算命,根本上,就是把符合規律的人事以及變化預測推算出來。

總之,算命的人,依據你給出的信息,緊接著往規律的公式上套——符合規律的,就算得準;規律之外的,就算得不準。

但是,這種做法,而不是《易經》的內容,而是後人借用《易經》的名頭,來詮釋另一種東西。

當然,真正讀明白《易經》的人,根本就不相信“命運”可以算出來的這種把戲。

三、人的命運,並非是預定好的軌跡,而是可以改變的

我本人一直認為,所謂命運,即是一個人從生到死的過程——從你出生那一霎那開始,所產生的點點滴滴,就編織成你的命運——當然,這其中蘊含有父母的基因遺傳、出生的時間、成長環境,人生際遇等。

但是,這其中的任何一種因素,皆有或許是變量,根本不可能通過某種公式算出來。

甚至可以說,變化才是這幾個構成命運之因素永恒不變的主題。

而《易經》固然探討萬事萬物的變化,但絕非是代表命運不可改變,言外之意,不管你算命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規律都算進去,這便是命運不可算的另一個原因。

所以,總的來說的這三個原因,即是為啥讀明白《易經》的人,大多數不相信命運的實際原因。

想知道更加的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心致力國學、每一天皆有內容更新,心愛的朋友不要忘瞭點擊關註,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詩經》

四:怎樣的人能看懂易經

邵偉華、李涵成等老師可能由於生活波折角度太大,也是為“刻苦程度”給力。你有點跑題瞭。當然以易技致富是另一話題。

五:《易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整部《易經》,無非講一個“道”字。

為啥這樣講?大傢看一個“易”字,上面一個“日”,屬陽,下面一個“月”,屬陰。古代人們講,“一陰一陽叫作道。”

陰陽合一,天人合一,守一,其實就是“易”。

所以整部《易經》,就是一部“道”學。《易經》為啥能夠被運用到現實中的各行各業?正所謂由於“即易即道”,“即道即易。”“易”“道”合而為一。“易”的能量是無限的。古代人們說,“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易”

,也具備同樣的“功能”。

如果想真正看懂《易經》,讀明白《易經》,運用好《易經》,必須親自去“悟道”,去“證道”。必須尋訪眀師,用功“辦道”。所以,真正懂“易”之人,是少之又少。

什麼叫“道”?

《道德經》有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致虛極守靜篤。

儒傢的“一以貫之”即為“道”。

道傢的“守一歸一”,其實就是“道”。

佛傢的“本自具足”即同“道”。其實就是“易”。三傢是一傢。站在最高點,你我皆是共同體。

“道”,無處不在。

“易”,無處不在。

整個傳統文化體系,無非一個“易”字,無非一個“道”字,無非一個“仁”字,無非一個“悟”字。

我們平時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六爻,八卦,四柱,奇門遁甲…………,皆是“術”,這幾個“術”隻是披著《易經》的皮,在運作(在這裡沒有對“術”進行批判,隻是客觀論述事實。“術”,也有很大的現實運用價值。這個以後有機會詳細說。)。

“術”,隻是枝葉。

“道”,才是根本。

先“證道”,後“用術”,才是“正道”。

如何才能“證道”呢?

從古至今,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

“證道”的方式方法,有八萬四千種之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筆者看來,生活之中的一切萬物,無一不是道,無一不是易。風雲雨霧,泥巴瓦塊,山河大地…………當下皆是“道”的化身,皆是“道”的本身,皆是“易”的本身。

學“易”者,first of all要進入“道”中,first of all要進入“太極”中。

古代人們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也是重點闡述瞭“易”的內涵。

學“易”者,first of all要深刻領悟“陰陽”之妙理,要深刻領悟“一物一太極”之奧義,要瞭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還要曉得“生生不息”之奧密義。

歸根到底,“易”者,博大精深,一言難盡,無所不包。學“易”者,必須全面深入儒釋道文化,方可悟得“真髓”。

以上文章信息量太大,各位老師,見諒。

謝謝。

六:《易經》講的究竟是什麼?

《周易》的整本書就是給人們說明,各種態勢下,環境的變化、以及本人的取舍與選擇、將會起到一個怎樣的結果。怎樣才能趨吉避兇。而這一切都是屬於後天卦屬。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文化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們元派學說中的核心。《易經》分為經、傳兩部分。因為元派是以卦象變化為基點解讀易經的,所以元派不怎麼說到《易傳》,常隻講《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萬物取象而成,也就是六十四卦就蘊含瞭世間萬事萬物的各種現象。而這六十四卦,每兩卦一組,互為陰陽,成一個太極。因此要瞭解《周易》還必須先瞭解太極陰陽的概念。

天地萬物起於“無極”,“無極”無極而太,是謂“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兩儀就是陰陽,“陰”的特征氣質就是凝、縮、止、寒、靜??,“陽”就正好相反相對。太極是運動的變化態,其中的陰陽消長一般是以慣性發展的,但假如進展到一方強勢到瞭極點,這個狀態就會傾覆,也就是物極必反,陰(陽)極陽(陰)生。所以,太極的最佳狀態是維持一個相對狀態的平衡。

更多閱讀:

誤區

許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也就是說是錯誤的,簡單容易的說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就是從屬關系上的區別,易經蘊含瞭周易,照南懷瑾先生的講法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在於:

相傳《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刻,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傢的文化、道傢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瞭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傢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些卦。其實也就是說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易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