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入門篇(易經基礎知識入門必讀)
一:超簡單容易的易經入門小知識合集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一叫作易經。從大方面來看,易經是中國古代的很多思想傢的思想理論出發點,也是人們修身養性蘊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是我國古文化的精萃。下面,就使俺們一起到 易經入門 中去看看關於易經的基礎知識吧。
易經簡單介紹:
關於“三易”之說。《周禮》“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易》,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六四有四”。就是說,在周朝《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個易由卜官掌控,對國傢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推算。
其中《連山》與《歸藏》魏晉之後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成為中華文化范疇裡的千古之謎,傳世的隻有《周易》一本。
從根本上而言,《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推算,而《易經》便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活水。
易經內容:
據《周禮》記錄載入,《連山》相傳為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成書於夏朝。《連山》和《周易》、《歸藏》並稱為測試的三易之法。
連山是三易之一,以“艮卦”為首。《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於《周禮註》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顧炎武《日知錄三易》:“連山,歸藏非易也。而雲易者,後人因易之名以名之也。” 相傳連山至漢初時已失佚,桓譚《新論》雲:“山(連山)藏於蘭臺”。
北宋邵雍認為:“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變卦三二五0一二,以數斷不以辭斷。其吉兇一定不可易”。又一說《連山》即《數術略》之《夏龜》。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收有《連山》一卷。
2。歸藏
《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魏晉以後已經失傳。《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
《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一樣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傢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並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一說《歸藏》在漢朝已佚,由於《漢書·藝文志》中沒有著錄,《隋書·經籍志》亦曰:“《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明朝楊慎以為漢代時《歸藏》未失,“《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正經》,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雲:“《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其見於傳註所引者。”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傢臺15號秦墓中出土瞭《歸藏》,稱為王傢臺秦簡歸藏,重啟研究《歸藏》的熱潮。有人認為“秦簡《易占》不但是《歸藏》,更準確一點,應當是《歸藏》易中的《鄭母經》”
3。周易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著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測試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傢與陰陽傢所作用與影響的《易傳》。《傳》蘊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世間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推算。
二:周易基礎知識有哪些怎樣入門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周易所包含的知識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周易基礎知識的內容,願傢人們喜歡!
周易基礎知識 一、學習易經陰陽道理
陰陽概念是貫穿傳統易學 文化 ,陰陽是宇宙的總劃分,是對自然現象規律辯證的學問,陰陽理論總根源就是時空學,時間為陽,物質自然為陰,其次就是動為陽靜為陰等等。
劉恒對於陰陽的具體劃分:
動者為陽,靜者為陰
表為陽,裡為陰
散為陽,聚為陰
熱為陽,冷為陰
左為陽,右為陰
上為陽,下為陰
紅色為陽,黑色為陰
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開為陽,闔為陰
男為陽,女為應
六腑為陽,五臟為陰
周易基礎知識 二、易經三才概念三才思想縱列於世界文化,包括各式哲學與神學
易經有三才:天人地;
佛學有三寶:佛法僧;
道傢有三寶:道經師;
耶穌有三靈:聖父、聖子、聖靈;
人活在三天經脈上:任脈、督脈、沖脈;
人有三性:天性、秉性、習性;
人有三魂:天魂、人魂、地魂;
六道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
人有三災八難:天災、人禍、疫癧;
人有三我:過去我、當下我、未來我。
三才體系使用於各門預測推算學,包括八字學、六爻學、風水學、奇門遁甲學等。
周易基礎知識 三、易經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人們對宇宙世界規律的認知體系,人們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宇宙變化,從中感悟到的自然規范,而具體化五行思維,劉恒老師深入解悟五行定理,真正辯證五行理念,徹底揭開五行秘傳口訣。
人體五行:肝膽木,心小腸火,脾胃土,肺大腸金,腎膀胱水
儒傢五常:仁木,義金,禮火,智水,信土
佛傢五戒:殺木,盜金,淫火,妄語土,酒水
人身情志:怒木,恨火,怨火,惱金,煩腎
五行西遊:孫悟空木,唐僧火,白龍馬土,沙僧金,豬八戒水
五行五方:木東方,火南方,土上下四方,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五色:木藏青,火紅,土黃,金白,水黑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醜三合金局(劉恒老師:合者同也,課堂具體講解三合原理以及應用)
春三月:寅卯辰,夏三月:巳午未,秋三月:申酉戌,冬三月:亥子醜
地支:子醜合,寅亥合,卯戌合,巳申合,午未合,辰酉合
地支六沖:子午沖,醜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劉恒:沖者反也,意思是說地支六沖就是兩個五行之氣完全相反的兩個月份)
其他還有地支“三刑”“六害”“自刑”等,純屬後人瞎編之說辭,沒有任何研究與易學實用價值。
十二月建:
立春 —— 驚蟄 、建寅
驚蟄—— 清明 、建卯
清明—— 立夏 、建辰
立夏—— 芒種 、建巳
芒種—— 小暑 、建午
小暑—— 立秋 、建未
立秋—— 白露 、建申
白露—— 寒露 、建酉
寒露—— 立冬 、建戌
立冬—— 大雪 、建亥
大雪—— 小寒 、建子
小寒——立春、建醜
十二時辰大概北京時間劃分
23—1 子時、1—3 醜時、3—5寅時、5—7 卯時、7—9 辰時、9—11巳時、11—13 午時、13—15 未時、15—17 申時、17—19 酉時19—21 戌時、21—23 亥時
日與日的交界點是子時,確定具體時辰以出生地太陽起落為準。以正午12點與半夜零點為軸心,以日出為卯時,日入為酉時。 冬至 附近白天一個時辰未到兩個鐘頭,夜晚一個時辰兩個多小時, 夏至 則相反。
周易基礎知識 四、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原理作者:劉恒
1。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聽聞是伏羲創造力先天八卦,周文王設立瞭後天八卦,這隻是 傳說 ,劉恒:其實也就是說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是同時產生的,就好像自然陰陽道理一樣,並沒有先後,陰陽本是同時產生的。先天八卦為陽,代表著宇宙運行的規律,後天八卦為陰,代表著自然化生萬物的狀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念;先天八卦為陽故有順序,後天八卦為陰所以八方確立;
2。陰陽的符號:“——”陰爻(爻:螺旋運動的象形字)“一”陽爻;三個爻位組合一個單卦,分別象征“天、人、地”乾卦為三個陽爻組合,所以乾卦為至陽,陽極生陰,乾卦一變轉化為巽卦(長女),乾卦二變轉化為離卦(中女),乾卦三變轉化為兌卦(少女);坤卦為三個全陰的爻位組成,因此為至陰,陰極生陽,坤卦一變而成震卦(長男),坤卦二變而成坎卦(中男),坤卦三變而成艮卦(少男);此乃先天八卦始成。
3。震屬陽木,巽屬陰木,離屬陰火,坎屬陽水,乾屬陽金,兌屬陰金,艮屬陽土,坤屬陰土。既知道八卦的五行所屬,那麼,我們也就能知道八個方位的五行所屬:
東方屬震,故其五行屬木;東南方屬巽,也是屬木。
北方屬坎,五行屬水。
南方屬離,五行屬火。
4。先天八卦知識
先天八卦卦序(劉恒:先天八卦由於屬於陽,所以隻有卦序,而沒有八方方位之說)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易經 風水知識
1。風水基本概念“砂水”
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
屬於外部砂自然環境:高山、土墩、堤壩、大樹、樓房、土坡、公園、假山
屬於外部水的自然環境:江河湖海、廣場、田地、小河、池塘、水系、低窪之處
2。風水24山向:
壬子癸、醜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
其中十二陽山為:寅申巳亥、甲庚壬丙、乾卦巽卦坤卦艮卦
其中十二陰山為:子午卯酉、乙丁辛癸、辰戌醜未
坐山與朝向正好一百八十度(以最大的、采光最多的窗子定向口、以窗子的一百八十度方位定坐山)
三:《品讀國學系列——《易經》入門篇》
得教於曾仕強老先生,當銘記先生對國粹之發揚,並謹以傳承!
《易經》最大的魅力在於,“持經達變”。
日月東升西落,草木花開花落,世界因多變而充盈,萬物因多變而精彩。
不過,多變也使俺們迷茫、擔憂、恐懼,往往在一個個看不見星星的夜晚發出慨嘆:“如果可以預見未來,應該就不會這麼難熬!”
預見未來?《易經》便是如此的存在。但不同於民間俗定其為算命、看風水之物,假如僅僅限定為“占卜”之術,那先人知道瞭是要難過的。
《易經》實際是在講未來變化的道理——“以不變應萬變”。然而欲“達變”,需“持經”通經。
遺憾的是,願意停下腳步細細品讀《易經》的人少之又少;而讀後能應用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代瑰寶竟遭蒙塵,唉。
想開啟一個系列,專談《易經》的內涵。集百傢之解讀,融我輩之思想,希望這一國粹能夠得以流傳,更加能溶入我們的活法當中,指點人生!也願意跟品讀《易經》的friend共同學習交流!
欲通《易經》,先知陰陽。
什麼是陰陽?往外張為陽,向內縮為陰,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活動性大的叫作陽,活動性小的叫作陰。陰陽雖隻有二字,卻涵蓋萬物,無法窮盡。
按最原始的認知來說,白天是陽,夜晚是陰,我想應該人人都認同這種論調吧。白天,太陽升起,萬物開始活動,是外張的特性;而到瞭晚上,我們躲回屋裡,是內縮,叫作陰。
因此,一三五七為陽,二四六八為陰;頭為陽,腳為陰;天為陽,地為陰。。。
那考你一下,手心手背,誰為陰,誰為陽?(留言區回復)
萬物皆可分為陰陽,陰陽有何特性?
陰陽是相對的,不過同時又是合一的,常常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二者無法明確分隔。
打比方說拂曉太陽升起,天慢慢由夜轉晝;而黃昏則由晝轉夜,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不會像一個開關一樣,按一下是白天,再按一下就成瞭夜晚,是沒有明確分界線的。
再打比方說伸出你的手,大拇指為陽(奇數為陽),四指為陰(偶數為陰)。不過大拇指有兩個關節,是為陰;而四指皆由三個關節,是為陽。亦是常常見到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現象。
再考你一下,我們常說,男性為陽,女性為陰。那麼這裡邊 的陰陽有無明確分界線呢?怎樣理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留言區回復)
理解瞭陰陽有啥實際用途呢?我們舉個例子來用一下。
在這個地球上,中國人是講兩句話的人——嘴上的話為陽(向外吐露,外張特性為陽),內心的話為陰(內藏,為陰)。
打比方說我們嘴上會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內心會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嘴上說“禮讓為先”,內心在說“當仁不讓”。可能你也發現,不管是古語還是現代的言論,有正著說的,也有反著說的,你該犯糊塗瞭,到底該怎麼做?
因此我們身邊那麼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話,其實也就是說嘴上所說但是是為瞭禮節,或是為瞭安撫對方,或是其他原因,鮮少心之所想。
因而,所聽片面之詞,僅為陽,不可聽信之,凡事所聽必所思,思什麼呢?思其陰。通曉陰陽,方才不惑。因此就有論語所雲“三思而後行”!
《易經》“陰陽”二法,無疑是全地球最高檔的辯證法,說難不難,但說容易那是絕對不容易的。欲通透,還需不斷地“悟”,不斷地用!
通《易經》,還需知八卦。
同陰陽一樣,八卦二字在生活之中也不少見。但知其意者,恐沒有幾個。
早在上古時期,伏羲氏從宇宙萬物取出八種元素:天、地、水、火、風、雷、山、澤。
宇宙間雖存萬物,但皆可由這八種元素涵蓋萬物,所言“包羅萬象”,即八卦能類萬物之象,盡萬物之情。
“八卦定乾坤”,最初取意象是取自“天”、“地”兩象。緣何是天地?由於我們周圍萬物周轉,但永久不離天地二字,是立身之本,萬物生長之根本。
那有人會問,此刻科技發達瞭,人可以跑出外太空,甚至登錄月球火星,那“天地”之根本這種論調還適用嗎?(留言區回復)
伏羲氏當時文字並不像此刻這麼發達,所以先天八卦(稱伏羲創建的為先天八卦,周文王創建的為後天八卦)是由基本圖形和元素組成的。上面的八個元素分別對應八個符號。
從這個角度理解,古代人們觀天,天圓地方,是一個圓弧。但天不是薄薄一層,“天外有天”,所以是三個圓弧,八卦圖中的天的符號是
相相應的,地廣闊無垠,也應當是和天類似的符號。不過,不同於天是完整的一塊,大地由河流山谷分隔為一塊一塊,於是八卦圖中地的符號是斷開的,
天為陽,地為陰,其他六個元素,皆由天、地演化而來,我們先從天的元素看起。
天由三個橫線預示,暫且從下到上分為“上、中、下”,我們看下面這個符號,是在天的符號基礎上,最下面直線變為“斷線”,斷開可以理解為“動”,天的下面在動(區別於地的上面動)。在萬物中,在天下面動的,取為風,因此這是風的符號
類似的理解,下面這個符號便是天的中間在動,這個元素取的是火。為啥天的中間動是火呢?這要說到那個時候的背景,遠古時期,人們由天雷引起山火而認識火並學會用火,但並不像此刻堆一個小火,常常火光沖天,煙雲漫天,也便是天中動。
而天上動則更巧妙。天的上面怎麼動,那個時候沒有航天器,沒有可能真的跑到天的上面去看天上面怎麼動。古代人們在池塘的水面上,看見天上的倒影,雲卷雲舒變化莫測,便成瞭“天上動”,因此這個符號是“澤”。
因而,天、風、火、澤,這四種基本元素概括瞭陽為主的萬物;相相應的,地也包括地下動,地中動,地上動三類。
地下動——雷。為啥雷是地下動呢?由於那個時候沒有聲音傳播速度比光傳播速度慢這一個科學理論,所以天上打瞭閃電之後,雷聲然後會響起,身邊物體會隨之產生震動,所謂“驚天動地”,便源自於此。
地中動——水
地上動——山
為啥就是這幾種元素,不能更改嗎?
肯定是可以更改的,不過後人在解讀上已經大費周折,在讀明白的基礎上再動筆添加一個、或者去掉一個元素,似乎都會破壞原先的內涵,於是流傳千年仍是原先八卦。後世能添一筆,那百分百是流芳百世青史垂名的。
先天八卦圖如下,有八個位置,上下分別是天和地,按順時針依次相對排佈的風、雷; 水、火;山、澤。
但細心的你會發現,這八種元素在八卦圖中,另外又取瞭名字,分別是乾、坤、巽、震、坎、離、艮、兌。
乾,是剛健之意,通俗的說是持久的剛強,代表天。不管風雷雨電,天上始終沒有像地面那樣溝壑縱橫,依舊完整無缺,是剛健的。
而坤,是指柔順之意,代表地。萬物破土而出,依賴於土地生存,因而地能容納萬物,允許你挖個坑填個洞,是柔順包容的;
巽,代表風,意為風無孔不入
震,代表雷,雷行而驚天動地;
坎,代表水,欠土,水一來,土就被沖走瞭,另外,水,就好像人生的坎坷一樣,你怕它,但又需要它,所以坎坷隻有面對,才能善終;
離,代表火,火很能燒人傢,不過燒到最後常常同歸於盡,火最後也會消失,稱為離;
艮,代表山,停止之義,人到山前容易停止,即便翻過眼前這座山,山外有山,你無法永久這麼翻越,人生也是這樣,要學會“適可而止”;但這並不象征著遇見障礙就止步,“休息,是為瞭走更長的路!”。
兌,代表澤,遇到水澤心情愉悅,心遇兌則是悅,常言“澤被萬物”,面對恩澤,心情愉悅之意。
這八種元素之因此被重新命名,一方面由於這幾個名字代表瞭這幾種元素的自然屬性,但另一邊,這幾個元素也展現出自然現象與人類社會的相通之處。
明白這些後,《易經》采用的卦象符號其實也就是說就能夠理解瞭。
八卦圖中有八種元素,對應八種符號,分為陰陽兩種屬性,陰陽兩兩結合,共有八八六十四中類型,也便對應《易經》中的六十四卦。
每種符號的橫線代表一個爻(yáo),也便是《易經》中的爻辭講述的內容。
《易經》的卦象怎樣解讀?它的真實用意又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用它指點人生?這幾個內容請參下篇推文。
限於閱歷和學識水平的不足,文中有不恰不當之處,煩請批評指正!
四: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一、易經的來歷起源。
二、易經的論文:孔子的《易傳》。
三、易經名字之寓意:易以道陰陽,易經是通過陰陽之間的聯系,以此推闡出萬事萬物。
四、卦有什麼含義:卦,即”掛“。
五、爻有什麼含義:爻就是交之義,代表陰陽相交。
六、彖有什麼含義:彖即材,通“裁”,有裁斷的意思。
七、三易是什麼:三易指《連山》、《歸藏》和《周易》這三本不同時代的易經。
八、易經的核心內容:包括易象、易數、易理三個方面。
九、古時候易學大傢:主要有王弼、朱熹、程頤、焦延壽、魏伯陽等等。
十、學易者的正見:學易的目的是通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五:普通人不要學易經,易經讀明白的人都瘋瞭
普通人不要學易經
先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可辜負。但君子取之,須有道。不是所有精神財富盡占後,就可以成為有福之人的。
當然,佛學與《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能看盡人生百態,給人以智慧。要知道佛學和《易經》並不好駕馭,學習的門檻很高,也不是人人鉆研它後就能“得道”的。
大師級人物南懷瑾也曾勸誡年輕人,不要去深入鉆研佛學與《易經》。
如“精神”般的佛學
佛學對中國文化的作用與影響很深遠。隋唐以後,佛學得以興旺,並在中國落地生根瞭禪宗文化。唐代開始,佛學滲透到瞭中國文化的每個部分。不光修行者們潛心佛法,文人雅士們也心向佛學,還變成瞭那個時候一種不可抵擋的潮流又時尚。
如今,有人把佛學當作“精神”慰藉心靈。人生無常,“苦味”是一道避開不瞭的味道。任何歡樂都無法永恒,生命所以也免不瞭陷入失望、痛苦之中。學習佛學可以“消化”苦味。故而,對佛學趨之若鶩者眾多。
玄而又玄的《易經》
《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毋容置疑。對於選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不會是《論語》,斷然不會是《道德經》,而會是《易經》。
有的人講,即使你暢讀世間萬本書,還不如讀明白《易經》。又有的人講《易經》是經典當中的經典,哲學當中的哲學,智慧當中的智慧。又有的人講,《易經》內潛藏著大道之源,讀後人的思想境界不平常。
確實有許多 和名人都支持如此的看法。古往今來的成事者,都會讀《易經》,由於讀明白瞭《易經》,猶如讀明白瞭人間更高檔的待人接物之道。
孔子曾說,讀明白瞭《易經》,人生就能遠離重大錯誤。曾國藩曾說,讀明白《易經》就如同獲取瞭安身立命的技能。馬父親曾說,身在職場,《易經》是職場的“葵花寶典”,讀一讀受益終身,自己能有所成就著重是由於讀《易經》比他人讀得早些而已。
但在普通人眼中,提到《易經》就會聯想到八卦。說起八卦許多人自然會想到,京劇中那些穿著八卦道袍、手搖鵝毛扇的角色,他們能對地下事瞭然於胸,天上事知曉一半。如此,《易經》又有瞭一份神秘色彩。
大師的勸誡
佛學、《易經》如此地好,是還是不是任何人都應該深入學習一番?南懷瑾大師卻給出瞭相反的講法。他覺得,年輕人不要去鉆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大師的建議和建議靠不靠譜呀?南懷瑾能被尊稱為“大師”,是有一定原因的,他是一個教授、居士、護法、傢、哲學傢、雜傢於一身的大人物,他還曾被人稱為當代的“通天教主”。南懷瑾大師自己對佛學、易學研究得很投入,為啥呢會勸誡青年人輕易不要去鉆研佛學和《易經》呢?
在南懷瑾大師看來,學習佛學和《易經》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而不是所有的一般人都適合。有兩類人可以try,一種是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另外一種是完全沒有讀過書的人。
南懷瑾大師認為,處於中間智慧的一般人,更好有自知之明,一定不要由於好奇而學習佛學和《易經》。好奇會害死貓。假如涉獵佛學和《易經》學習的話,千萬要記得研究一半即可,鉆研未到底反而是對本人的保護。佛學和《易經》這兩門學問鉆研到底瞭,人亦即廢柴一個瞭。
不要鉆研佛學與《易經》的緣故
南懷瑾大師不推崇年輕鉆研佛學,一則是由於佛學研習太耗時間。佛學學問可以 使用四個字來形容,那麼這樣就是浩如煙海。它們猶如百貨店,裡面的東西齊全。但真要學懂弄通的話,很費時間。而年輕人的時間和精力皆有限,也很寶貴,應該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更加的多有意義的事情。
二則佛學和不好學。放眼望去,近代中國著名的佛學研究者,那是少之又少。研究佛學需要智慧超群的人,才可以真正地悟得懂、悟得通。
三則佛學學習並不簡單,需要有看空看淡的高深境界。其實也就是說對於一般人來說,沒很有必要使自己境界如此高,待人接物明 白善有善報的道理已經受用畢生瞭,在平時生活做到言善、行善、心善,畢生已是圓滿,不需要如苦行僧一般。
人活一世,假如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處理好各式關系,其實也就是說比每一天都靜心修禪、燒香拜佛皆有用。隻要做到身正,一切就皆能坦然面對,年老時回望本人的畢生也就無悔瞭。
南懷瑾大師勸誡年輕人不要鉆研《易經》,一則是由於《易經》是本很有“魅力”的書,能夠讓人忘瞭時間,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南懷瑾大師用自己親身體驗勸誡年輕人不要學習《易經》,尤其不要晚上學習《易經》。這而不是由於《易經》可以驅鬼神。也許你會聽到老前輩說《易經》可以 使用於避邪,妖魔鬼怪都對《易經》敬而遠之。更甚者會有的說,要是人患瞭重病,在枕邊放上《易經》的話,就能把病魔鬼怪趕跑。
而南懷瑾大師在晚上讀《易經》,卻使自己陷入一夜睡不著的興奮之中。他在夜間讀《易經》,會被《易經》中的一個又一個問題所招引,剛解開一個疑惑後,並且還會冒出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研究下去,人毫無睡意,在不知不覺中就天亮瞭。
所以,南懷瑾大師會發出“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的感慨。青年人假如要鉆研《易經》,就會夜夜失眠。這樣很傷神,對於大好年華的青年人來說,長期鉆研《易經》非但不能讓其青春煥發,還能讓其染上暮氣沉沉之癥。
二則是由於《易經》鉆研需要大智慧。《易經》是群經之首,能使人“著迷”,陷入其中而不知。中國所有的哲學,都是從《易經》中衍生出來的。
那麼鉆研《易經》,就得準備好一流的智力,不但要具有辯證法思想,還要有深邃的知識和經驗的儲備。不然的話,就如菜鳥練習功夫,會走火入魔。智慧不夠的人士,也許會把《易經》研究偏瞭,膚淺地認為《易經》等同於算命、八卦,以給自己探察到瞭玄乎的“天機”。
其實也就是說但是是自欺欺人,學習的過程還會牽涉個人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則《易經》包羅萬象,涉及范疇十分龐大。鉆研它就要準備好一輩子的功夫,但可能結果是終其畢生也不能完全研究透徹。南懷瑾如此的大師,也坦言自己也隻是學會可一半而已。
璀璨的文化放在那裡,是招引人。但文化習得不是易事。在決定學習佛學和《易經》前,要對自己有充分的預判,不能高估瞭自己。經過慎重考慮後,再決定是還是不是“入門”。盲目被佛學和《易經》身上的光環所招引而學習的話,隻會使自己越學越“廢”。
為人更要如此,要明 白適可而止,做事則須量力而行。活著,一定不要跟別人盲目攀比,任何人都任何人的區別,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活在當下本人的角色中,才能活出本人的精彩。假如一味地、無節制地攀比,對自己提出一些不自量的要求,隻會是自己為難自己,最終使自己身心疲憊罷瞭。
上面便是與普通人不要學易經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南懷瑾的共享。看完易經讀明白的人都瘋瞭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六:為啥鉆研周易的有的都瘋瞭
天機不可泄露”是從古至今便信奉的道理,人們認為占卜天機是一件有損運數的事情,而作為占卜書籍的易經也就成瞭令人望之卻步的存在,所以人們認為易經閱讀越可怕。但這種念頭是錯誤的,學瞭易經會增長見識,並不會沒有好下場。
易經是綜合瞭哲學、占卜學、自然理論等等多方面內容的書籍,學瞭會增長見識,不存在沒有好下場的情形。有的人講易經閱讀越可怕,這由於裡面的內容過於深奧晦澀,再加上易經蘊含瞭占卜玄學,給人一種讀瞭會泄露天機,日後會非常倒黴的錯覺,但此說法是不正確的,學習易經並不會使俺們倒黴。
民間認為看懂易經的人就會瘋掉,這是由於易經是一本占卜的書籍,人們認為學習瞭易經就可以占卜未來,能夠預知未來的所有事情,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由於得知天機而發瘋,但這種念頭並不正確。易經的確蘊含著占卜內容,但它並無人們口中流傳的那麼玄乎神秘,它隻是依據一些自然規律、陰陽五行來推斷大體發展,並不會預知一切事物,所以看懂易經的人不能發瘋。
鉆研周易的人並不會倒黴。人們認為天機不可探察,探察天機的人最後都會遭天譴,致使自己經常倒黴,所以鉆研周易的人會倒黴,但是這種念頭並不正確。一來易經是綜合瞭哲學、占卜學、自然理論的書籍,而不是單純的占卜吉兇,學習易經更加的多的是增長見識;二來鉆研周易並不能完全地預知一切,因此也不存在“探察天機”的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