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諸葛亮的詳細資料簡單介紹劉備荊州蜀漢(介紹諸葛亮50字左右)

泰山 風水命理 03-30

諸葛亮的資料

諸葛亮的資料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蜀漢丞相。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傢、思想傢、軍事傢。 少年時爸媽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喜歡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徐庶等名士。千百年年因多智多謀、運籌帷幄,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在歷史上享有盛名。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

劉備在多年的軍閥混戰中,因為勢單力薄,始終沒有占據到一個固定的地盤。建安十二年,劉備在屢遭磨難之後,被迫率軍屯駐新野。這時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便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劉備答道:“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於是劉備遂親自到諸葛亮的傢裡,前後三次,才看到諸葛亮。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這時諸葛亮隻有二十七歲。

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提出瞭著名的《隆中對》、自此成瞭劉備主要輔佐。為劉備奔走效勞, 奠定天下三分基業。即占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意見。深得劉備的贊賞,。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魏﹑吳成鼎足之勢。三顧茅廬後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傢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蜀漢建興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出師前寫下瞭傳唱千古的表文《出師表》,向後主陳說瞭本人的請求和願望,被譽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擴展閱讀

我們來假設一下,假如華容道上不是關羽來守,讓張飛、趙雲來守,那曹操必定死路一條。曹 *** 後,北方大亂,北方又會回到群雄爭霸的局面,這時孫權的確有可能向北進攻中原。假如孫權攻入中原占領許都,那麼孫權就會選擇是擁立漢獻帝還是廢掉漢獻帝,我覺得孫權選前者的可能性最大,假如他廢掉漢獻帝,那麼這樣就會成為另一個董卓,更加會成為其他別的公敵。再說假如孫權長驅直入進入中原,就不怕在其他聯合起來對付他?就不怕江夏的劉備給他背後來一刀?所以孫權北伐的可能性較小。

另外此時的北方還有另外一個強大的,那麼這樣就是馬騰。馬騰原與董承、劉備等人一起密謀殺曹操,後來事情敗露。他回到瞭本人的領地進行抗曹,可以說馬騰是一個忠於漢室的人。再說西涼騎兵可謂是天下無敵,演義中曾經給曹操造成很大的麻煩。假如曹操一死,馬騰一旦舉兵攻入中原,天下誰人能擋。

即然這兩個進入中原皆有可能擁立皇帝,那麼曹操在華容道死瞭,天下就會更早進入太平盛世,不會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可以讓亂世早一點結束,那為啥要讓關羽放掉曹操呢?

這著重是諸葛亮的私心在作怪。我們以馬騰進入中原為例,馬騰一旦進入中原,由於他護駕有功,再者消滅曹氏殘部,便是大功一件。而孫權因在赤壁大戰中重創曹操也可封候拜相。而劉備呢?劉備自從脫離曹操後是連戰連敗,守徐州丟徐州,守汝南丟汝南,守新野丟新野,功績一件沒有,最多隻能說是殺瞭曹操這一件功,而這還是關羽殺的。而戰爭一旦結束,你劉備的官爵肯定比馬騰、孫權要小。你劉備都沒大官可做,那諸葛亮你再聰明又有啥官可做呢?

所以諸葛亮也為這一段想好瞭,必須放掉曹操,並且不能明說放曹操。那換誰去放呢?假如是張飛去放,張飛是個蠻漢,你就算跟他明說不要殺曹操,他也會提著曹操的頭腦回來;假如是趙雲去放呢?趙雲是個接死命令的人,你讓他往東,他絕不會往西,並且在哪種情況絕不能明說放曹操。如此的話隻能讓關羽去瞭。另外曹操能言會道,也就隻有關羽能夠聽進曹操的一大堆廢話而感動。

還要說的就是劉備此時的兒子:劉封和劉禪,是人就看出來劉備想當皇帝,更不必說諸葛亮。因 此,他必須得讓曹操活著,必須得讓這個亂世繼續下去,這樣劉備才有足夠的理由攻城掠地。這樣劉備明著是為抗擊曹操,事實上是為瞭自己當皇帝,而諸葛亮才能青雲直上,做以後的蜀漢丞相。

不到之處

一、用人上的失誤。first of all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變空,並使蜀國在今後的戰爭中始終處於背動地位。其次是用馬謖守街亭,馬謖自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也就是說,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也就是說,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認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被迫撤軍。

二、對於人才的限制。諸葛亮輔政後,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不經意間卻限制瞭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軍中“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三、用兵上的失誤。“諸葛畢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奇正並用,並能建大功。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後鄧艾滅蜀,正所謂用偷襲之策。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此話雖有誇大,不過 也反映瞭一定的事實。

後人特別推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將其看成是智慧化身。小說《三國演義》更是將其神化,其情節更是廣佈人口。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軍事上的成就

一、諸葛亮勤於思考,註重革新軍械、裝具。研制瞭一發十矢連弩和適應山區運輸的木牛流馬等作戰工具。並改進鋼刀,增強瞭蜀軍戰鬥力。好兵法,推演陣法作“八陣圖”,為後世傳揚。

二、在治軍方面,諸葛亮註重和重視部隊的節制和訓練,主張以法治軍,講究為將之道。

三、作戰時,諸葛亮用兵力主審時度勢,謹慎從事;每戰力求速決;註重和重視後勤,常年派官兵千餘整修都江堰,確保軍糧生產;每次退卻時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設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動,保證安全。

四、戰略上,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對》對那個時候形式的剖析可謂高瞻遠矚;而且善觀大勢,始終堅持聯吳抗曹,致蜀漢得與魏、吳鼎立。

1。歷史以來,不管演義、民間對諸葛亮贊揚太高瞭,甚至到瞭神化的地步,這是中國知識分子,不管是古時候的,還是現代的,都是絕對不允許的,由於中國知識分子最自負,通常來講有唯我獨尊的毛病,自己做未到的事情,別人就更沒有可能辦到,而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簡直是神話的奇跡,那些經常提到的“知識分子”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於是,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神化的“諸葛亮”存在的;可是,全地球有還是沒有超智慧的人呢?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事實上,現在咱們按美國成功學拿破侖希爾的“二八定律”來看,許多經常提到的出色的“知識分子”,確實屬於第1層的百分之二十之列,但二八定律再二八分,二八的二八的再二八,再繼續,再繼續,那麼真真正正傑出、出色的人就沒有幾個瞭,歷史上真真正正超凡入神的又有幾人?又何必去妒嫉那樣偉人呢?否定那些偉大的人能夠提高自己一身的價值嗎?

2。歷史以來,咱們國傢的知識分子最喜歡順波逐流,都愛湊熱鬧,喜歡名利,能夠真真正正維持知識分子本色的人是相當少的,很少有人能夠真真正正耐得住寂寞,真真正正為求學、求知而刻苦不懈,於是,中國知識分子真真正正有大成就的很少,而停留於表面的許多,按愛因斯坦的話說,“他們都鐘意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鉆個洞”,然而就沉迷於經常提到的“成就”,享受經常提到的“應該有的待遇”,最後從此不前,暴殄天物,這的的確確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現實中的知識分子,大多數屬於此類,誠然,亦有名符其實的學問傢,但實在太少,而諸葛亮高臥隆中飽讀詩書、雲遊四方瞭解世情的作風,更刺痛瞭那些知識分子;

3。諸葛亮的“不識時務”:在許多知識分子看來,在那個時候的時代中,曹操既然已經掃平北方,就應該由曹操來統一天下、改造換代,諸葛亮簡直太多事,何必為一個四處流竄的劉備賣命?而在今天的很多知識分子來看,美國既然已經是全地球“最強大”的國傢,既民主又自由,由美國統一地球,多好?於是,在美國一次又一次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有那樣多咱們國傢的所謂精英們的“喝彩”,反而認為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民族太“愚蠢”;於是,他們喜歡做順波逐流的蠕蟲;

4。按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人應該比前人聰明,於是,在許多知識分子看來,諸葛亮應該不如他們聰明,應該比他們愚蠢才對,不過,許多人永久斷然不會清楚明白,生物進化論雖然是沒錯的,不過,聰明並不意味中智慧,而名符其實的大智慧,更是非常難做到的,first of all要有不斷求知的欲望,其次要真真正正飽讀詩書、瞭解世界各式思想,緊接著才談得上創造新的、正確的思想思維,引領世界、時代潮流,而這種人,對於浮華、浮腫、浮誇的知識分子來說,又真真正正有幾人做得到呢?

坦率說,我並 不是認為諸葛亮是神化、完美的人,正如前言,其亦有失誤、失策的地方,此亦為後人應該借鑒的地方,但綜上所述,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傢、戰略傢、傢之一,這一點是堅信不疑的,後人可以評說諸葛亮,但應該客觀公正,學其成功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之),借鑒其不足的地方,這樣,才可能真真正正地達到名符其實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

我真真正正要說的,中國知識分子應該擁有博大、寬容的心態,應該有“求知不斷”的意志,應該為名符其實的有建樹而不斷努力的精神,而非停留在“耍嘴皮子”的低級階段,也不要企圖地扭曲歷史、否定歷史,那樣是愚不可及的

諸葛亮的詳細資料簡單介紹?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傑出的傢、軍事傢、戰略傢、散文傢、外交傢。史書記錄載入諸葛亮,瑯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 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傢。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爸爸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媽媽張氏病逝,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瞭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瞭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一說河南南陽臥龍崗;一說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裡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人為瞭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剖析瞭那個時候的形勢,提出瞭first of all奪取荊、益作為依據地,對內改革,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其實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即《草廬對》)。劉備聽瞭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剖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認為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公元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拜托薑維。

諸葛亮簡單介紹資料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躬耕南陽

建安二年(197),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那個時候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那個時候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傢裡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那個時候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裡甚至作瞭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

那個時候,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 三顧茅廬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知曉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隻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瞭三次才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外人避免,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數次遷都,蒙受風塵。我沒有衡量本人的德行與能力的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到現在日。但是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嗎計謀可以幫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能夠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向劉備陳說瞭三分天下之計,剖析瞭曹操不值得選取(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瞭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隻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即說明瞭此奪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劉備講述瞭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叫作隆中對(隆中一地仍有爭議,一說草廬對),而劉備聽後更增大贊,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往往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等便不再埋怨。

過江作說

那個時候,因劉琦後母作用與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多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清楚明白他之義,正好黃祖被孫軍殺死,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隻好投降曹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是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那麼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假如認為不能抵擋,為啥呢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兒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那個時候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來講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剖析兩軍的情形,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瞭三百多裡,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興高,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第二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 白帝托孤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要不然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拜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傢,終可成就大事。假如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假如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臣必定竭盡全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傢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意見,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瞭北伐的基礎。

北伐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招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傢返回漢中。這是第1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裡)。時大雨三十餘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乃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隻有兩次。第4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

諸葛亮簡單介紹資料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瑯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傢,軍事理論傢,發明傢。

個人經歷: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去世後,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其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理想,多次北伐,但因各式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諸葛亮人物介紹卡怎麼畫

諸葛亮人物介紹卡怎麼畫介紹如下:

準備材料:畫紙紙、黑色畫筆、水彩筆。

步驟1。first of all要畫出諸葛亮戴在頭上的標志性的帽子,並畫上發簪,補充畫上線條紋路,如下圖所示。

步驟2。緊接著再往下畫出人物的面部輪廓,畫上五官之後,再給他添上胡子,如下圖所示。

步驟3。再接著慢慢往下畫出人物的身體衣服與動作,一手拿著羽扇置於身前,如下圖所示。

步驟4。最後將帽子用黃顏色塗上後,帽子上的簪子還有眼睛以及胡子都塗上黑色,皮膚塗上膚色後,將嘴巴塗上淺紅色。最後將衣服用藍色,紫色以及土黃色組合上色,來這裡一個睿智的諸葛亮就畫好瞭,如下圖所示。

畫好圖之後把諸葛亮的介紹放到旁邊即可: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他三歲喪母,五歲喪父,之後由叔叔諸葛玄撫養。

15歲那年,叔父諸葛玄帶諸葛亮來到豫章以避戰亂。

哥哥諸葛謹留守傢裡,後於200年南下投靠孫權。

但不幸的是,諸葛玄在兩年後就病逝瞭,17歲的諸葛亮擔起瞭一傢人的活法重擔,在襄陽城西20裡的隆中山裡蓋瞭幾間茅屋,“躬耕於南陽”十載。

10年之中,他躬耕苦讀。

逐漸從一個平平淡淡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能綜觀天下時事的俊傑,隨時準備輔佐明君,治國安邦。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劉表病重,荊州內亂之際,發兵三十萬南下,“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奪取瞭荊州。劉備無所依附,隻好讓出荊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孫、劉聯軍在赤壁采用火攻,大敗曹操。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很快占據的荊、益兩州,在漢中立穩瞭腳跟。

公元222年,劉備不聽諸葛亮勸告,刻意要攻打東吳。敗退後,不久便在永安辭世,17歲的劉禪即位。劉禪聽從父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諸葛亮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統帥三軍征伐魏國,恢復漢室。

第1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其實沒有灰心,他回到漢中後,匯總經驗,痛斬馬謖,重新調整軍隊。之後,諸葛亮又先後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234年,54歲的諸葛亮因日夜勞累,積勞成疾,在與魏將司馬懿對峙渭南時,病倒在五丈原軍中,臨終遺命撤軍。

諸葛亮人物介紹

導語: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諸葛亮的人物介紹,歡迎大傢閱讀參考!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傢、軍事傢、散文傢、書法傢。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生長於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傢,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爸爸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媽媽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瞭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的躬耕地尚有爭議,一說在南陽臥龍崗,另說在襄陽城西二十裡的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裡逃出,遷到瞭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十六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那個時候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人稱“臥龍”。他與那個時候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傢裡有一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那個時候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裡甚至作瞭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隆中對策

《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207年冬至208年春,那個時候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意見下,三次到隆中草廬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3次終於得見。《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剖析瞭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傢,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劉備集團後來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赤壁大戰

那個時候,劉表之妻劉琦後母蔡氏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多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之計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那個時候黃祖被東吳殺死,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客,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假如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那麼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假如認為不能抵擋,為啥呢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兒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那個時候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來講面向北方。)”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剖析兩軍的情形,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瞭三百多裡,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興高,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遊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大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劉備於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至第二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要不然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拜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傢,終可成就大事。假如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假如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逝世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傢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北戰

南征

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意見,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瞭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瞭北伐的基礎。

北伐

⒈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招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而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谷。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傢返回漢中。第1次北伐失敗。

2。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⒊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⒋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裡)。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⒌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於是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乃二出祁山。

⒍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並約吳國共同發兵。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裡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於勞累而病逝。

病逝五丈原

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楊儀等率軍還,薑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抓緊策馬收兵,於是便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隻有兩次;第4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因為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