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陽歷陰歷幹支歷(農歷天幹地支)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11

一:農歷和幹支歷的關系,幹支歷是陽歷嗎

1、幹支歷是一種歷法,在我國的使用有悠久的歷史。

2、幹支歷的紀年、月、日和時所出現的時代並不相同,但可謂是完備於宋代。

3、歷代歷書均有對其明確的記錄載入。

4、而農歷其實也就是說應叫夏歷,自民國起推翻清統治後沿用時憲歷,那個時候就叫夏歷,隻是到瞭建國後,發生瞭文化XXX,改成這個不論不類之名字。

5、農歷是數序紀時的方式,即初一、十月日由月相確定,年是不定的。

6、而幹支歷屬於純陽歷,月份劃分由24節氣確定,節氣又由太陽確定,和月亮無關。

7、幹支即如甲子、乙醜等等。

二:如何區分陽歷和陰歷

區分陽歷和陰歷方法:

1。一年天數不同

陰歷平年是12個月,平均天數為354或355天,閏年是13個月,平均天數為383或384天。陽歷隻有12個月,平年是365天,閏年是366天。

2。每月天數不同

陰歷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而陽歷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還有個特殊的二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3。月份功能不同

陰歷,亦稱太陰歷,而太陰指的就是月亮。因此陰歷的月份,實際是依據月相的變化來計算的,也就是把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計算為一個月。而月亮的圓缺,又會引起潮汐的變化,因此能指導海事活動。但是陽歷的月份中,“月”隻不過是一個單位符號,沒有這方面的功能。

歷法的分類:

日歷中的歷法又分為陰歷、陽歷和陰陽合歷,三種。

陽歷亦即太陽歷,其歷年為一個回歸年,現時國際通用的公歷(格裡高利歷)和咱們國傢的幹支歷即屬於太陽歷這類。

陰歷也叫月亮歷,或稱太陰歷,其歷月是一個朔望月,歷年為12個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蘭歷即為陰歷的一種。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陰陽歷

三:幹支歷的與公歷、農歷

三歷對比:

公歷:是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在中國又叫國歷、新歷。它與地球環繞太陽運動有關,是一種陽歷。公歷以1 月1日為一年之開始。

示例:2013年1 月4日,星期五。(後面兩個示例都以這天為準,地區還用民國紀年,即民國102年)

農歷:標準名稱為夏歷,是依據月相的周期變化,並結合24節氣(即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來制定的歷法。這是一種陰陽歷。農歷以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開始。

示例:壬辰年 十一月 廿三日。(註意和提防漢代至清朝時用皇帝年號紀年,古時與幹支紀年並用的其中一個長處是不易錯亂。有的萬年歷為避開與幹支歷混淆,便註明為“農歷年”。)

幹支歷:以立春建寅月之日為歲首。

示例:壬辰年 壬子月 庚午日。

幹支歷與公歷的關系:

幹支歷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後者一個月的時間長度是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關。所以幹支歷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歷,它能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

每年,幹支歷皆能和公歷的日期基本對應——由於二者都屬於陽歷,這是農歷所做不到的。打比方說:每年公歷2月4號或5號都是立春,也就是寅月的開始;每年4月4號或5號都是清明,也就是辰月的開始。

且幹支歷和公歷每年的總天數都為365或366天,相當固定。

幹支歷與農歷的關系:

大傢都知道,農歷是陰陽合歷,也就是既蘊含陰歷不分,也包括陽歷部分。它的陰歷部分定朔日為初一,望為十五,主要用來紀日,(因為古時候計時器不發達,而月亮是各地皆能看到並且圓缺每一天都變,所以人們依照月相的變化來紀日。)而幹支歷(核心為節氣)正所謂農歷中的陽歷部分,主要作用是用來指導農時。大傢可參看農歷的百度百科。

農歷固然兼顧瞭陰陽歷的長處,並且也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月份的天數不固定,每月的大小盡不查日歷誰也不知道;平年和閏年相差整整一個月等。

所以,幹支歷(節氣歷)其實也就是說是農歷的一部分。因為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以及100多年的實踐,中國當今社會已不須要經過觀察月相來紀日。這樣完全可以以農歷中的陽歷部分為主,並加以改革,創造出一部適合現代國人的我們本人的歷法。

四:何謂陽歷,何謂陰歷。

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我國的幹支歷就屬於這種歷法。

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事實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依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但在每一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隻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拓展資料:

陽歷在天文學上,指主要按太陽的周年運動來安排的歷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陽歷是依據太陽直射點的運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其歷年有兩種,一種是平年,一種是閏年,閏年和平年僅差一天。

通常所說的陽歷,即格裡歷,為現行公歷。基於一年有365、242199174 日,而並非剛好的365 日,故每四年有次閏年,即二月多瞭第二十九日。

經過四年一閏後,已修正為365、25,但仍有誤差,故每一百年就會減一個閏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沒有閏年,再修正後為365、24。最後每四百年加回一個閏年,即1600年、2000 年、2400年等均有閏年,最後修正為365、2425。仍有0。0003 誤差,需要約3000年才會出現一天誤差,所以已經非常準確瞭。

咱們國傢的陽歷有四種: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歷和彝族太陽歷。

五:黃歷幹支有什麼含義

那是天幹地支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展開

六:幹支歷是什麼來的?跟農歷有啥關系?

幹支歷是一種歷法,在我國的使用有悠久的歷史。幹支歷的紀年、月、日和時所出現的時代並不相同,但可謂是完備於宋代。歷代歷書均有對其明確的記錄載入。而農歷其實也就是說應叫夏歷,自民國起推翻清統治後沿用時憲歷,那個時候就叫夏歷,隻是到瞭建國後,發生瞭文化XXX,改成這個不論不類之名字。農歷是數序紀時的方式,即初一、十五,月日由月相確定,年是不定的。而幹支歷屬於純陽歷,月份劃分由24節氣確定,節氣又由太陽確定,與月亮無關。幹支即如甲子、乙醜等等。在古時候即文獻記錄載入從我國夏代就已經存在並使用,含有豐富古老的神秘色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