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辟卦圖講解(易經第六卦卦是兇是吉)
易經小常識—“十二消息卦”的來龍去脈!
在具體分析易經六十四卦時,會遇見“辟卦”或“消息卦”的叫法,剛接觸時不知所雲,事實上總共有十二個消息卦,這十二個特殊的消息卦,堪稱六十四卦的精髓,完美地展現瞭易經陰陽消長、辯證發展的規律!
這裡也要簡單闡述下,十二消息卦和辟卦之寓意是一樣的,“辟卦”叫法裡的“辟” 有君主、主宰之義,也是在強調這十二個的特殊含義。接下來就從三個方面徹底搞清楚這十二消息卦的來龍去脈!
第一方面,十二消息卦的來歷起源和含義
十二消息卦的源頭比我們想得早許多,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就記錄載入:“神農以前尚矣。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餘。”這裡面提到黃帝“起消息”,此處的起消息就是十二消息卦的最早起源!
大傢都清楚此刻讀的《易經》,都是以《周易》為主體,最早也是從周文王開始,而十二消息卦,則在更早的黃帝時期就出現瞭,當然真正形成一套理論,還是後來歷代聖賢整理做傳流行開來的!
許多人不明白十二消息卦之寓意,尤其是對這個“消息卦”之名字搞不懂,事實上這是由於古漢語和此刻語言的差異致使的。此處的“消息”,現代語言裡是名詞,有信息之義,可在古漢語裡,“消息”是兩個單獨的動詞!
“消”就是削弱之義,古漢語中指陽氣消弱陰氣增長;“息”就是生長之義,古漢語中把陰去陽來稱為息。這樣解釋就很清楚瞭,具體到易經六十四卦中,陽爻去而陰爻來的卦稱為“消卦”;陰爻去而陽爻來稱“息卦”!
第二方面,十二消息卦的內容和演變
易經六十四卦以乾、坤二卦為開端,所以從乾、坤兩卦開始,各爻的“消”、“息”變化產生的十卦,加上純陽的乾卦和純陰的坤卦,總共十二個卦象被稱為“十二消息卦”!具體內容參見下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從復卦開始,陽氣一步步加強,陰氣慢慢減弱,就是“息”的過程。隻有初爻一個陽爻是復卦;陽氣增添,初爻和二爻都為陽爻是臨卦;陽氣繼續上升,初爻、二爻、三爻都為陽爻是泰卦,此時陽氣和陰氣均等。
陽氣繼續壯大,初爻至四爻均為陽爻就到瞭大壯卦;初爻至五爻全部變成陽爻就是夬卦;最後陽氣達到鼎盛,成為純陽的乾卦。這一階段陽氣逐漸增添,生生不息,形成六個息卦!
反過來看下圖,從姤卦開始,陽氣漸消,陰氣萌發,這是“消”的過程。隻有初爻一個陰爻是姤卦;陰氣上升,初爻和二爻都為陰爻是遁卦;陰氣繼續增添,初爻、二爻、三爻都為陰爻是否卦,此時陽、陰達到平衡。
陰爻繼續增添,初爻至四爻均為陰爻就到瞭觀卦;初爻至五爻全部變成陰爻就是剝卦;最後坤卦六爻全陰,此時陰氣至極,陽氣被剝落殆。這個過程陰爻一步步增添,陽爻依次減少,形成六個消卦!
看到這個過程,就有瞭新的疑問:陽氣增添開始的息卦在前,陰氣萌發的消卦在後,不是應該叫“十二息消卦”,為啥叫“十二消息卦”呢?
這就要借用中華文化第一人老子的一句話瞭,老子《道德經》的講到:“無,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說天地的開始,追溯於“無”,“無”相應的是“陰”,所以古代人們把“陰”放在前面,這六個息卦和六個消卦就被“十二消息卦”!
第三方面,十二消息卦的拓展和應用
之後的歷代聖賢們,把十二消息卦做瞭拓展,依據經陰陽消長、辯證發展的規律,推導出十二消息卦相應的十二個月份,以後見到“十二月卦”、“十二歷卦”,也就知道事實上就是十二消息卦的具體應用而已!
一年中陰陽調和,天氣最有利的時候是從春天開始的,消息卦裡泰卦三陽三陰,對應陰歷一月,大地之上充滿瞭陽氣,萬物充滿生機,“三陽開泰”的成語就源出此!
陰歷二月,大地驚雷閃動,蟄伏的動物也都蘇醒,對應四陽兩陰,陽爻多於陰爻的大壯卦;陰歷三月,天氣開始轉暖,陽春三月好時光,對應卦上五陽,僅有一絲陰爻的夬卦;陰歷四月,草木繁茂,天地間沒有一點陰氣,對應純陽的乾卦,夏季開始瞭!
陰歷五月,陰氣開始出現,空氣的濕度和體內的潮氣增大,對應一個陰爻的姤卦;陰歷六月,天氣越發潮熱,進入此刻常說的“桑拿天”,對應出現兩個陰爻的遁卦;陰歷七月,涼意襲來,冷熱交替,對應出現三個陰爻,泰極否來的否卦,開始進入多事之秋!
陰歷八月,冷風瑟瑟,陰氣勝於陽氣,對上四爻為陰的觀卦,此時農作物成熟,人們團聚一起,欣賞美景,所以叫觀卦;陰歷九月,萬物蕭條,生命力減弱,對應五陰剝一陽的剝卦;陰歷十月,寒冷至極,萬物伏藏,對應六爻全陰的坤卦,一年終瞭的冬天來瞭!
陰歷十一月,陰極而轉衰,新的一年開始,對應出現一個陽爻的復卦;陰歷十二月,此時的天氣最冷,但春天已經不遠瞭,對應卦上有兩陽的臨卦,面臨新的開始,新的征程!
除瞭月份,“十二消息卦”還對應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大傢都清楚一個時辰是2個小時,復卦相應的子時,就是夜裡11點到1點;臨卦相應的醜時,就是夜裡1點和2點;泰卦相應的寅時,就是凌晨3點和4點;大壯卦相應的卯時,就是就是凌晨5點和6點;夬卦相應的辰時,就是就是早上7點和8點;乾卦相應的巳時,就是早上9點和10點,這是六個陽息卦!
姤卦相應的午時,就是中午11點到12點;遯卦相應的未時,就是中午1點和2點;否卦相應的申時,就是下午3點和4點;觀卦相應的酉時,就是就是下午5點和6點;剝卦相應的戌時,就是就是傍晚7點和8點;坤卦相應的亥時,就是晚上9點和10點,這是六個陰消卦!
歡迎來到的新老朋友,通過這個 藍色鏈接 成為會員,一起讀書、共享、共同成長!
12月對應12卦
我們會很奇怪,究竟是現有的十二卦還是先有的一年十二個月,先來看一張圖
正月:泰卦
三陰在上,三陽在下,為地天泰。農歷的正月,乍暖還寒,地面上仍沒有太多的變化,不過地面下,已經很溫暖,已經是 三陽在下 瞭。三陽構成乾卦。從而,地面上為坤卦,地面下為乾卦,坤為地,乾為天,兩者構成卦象地天泰,是為泰卦。
二月:震卦
農歷的二月,春雷開始在天上炸響,是為震卦。上為震,地下為乾,震為雷,乾為天,構成卦象為雷天大壯。
三月:澤天夬
農歷的三月到瞭,梅雨季節來瞭,屋裡屋外,到處濕漉漉的,往往淫雨霏霏。這地上,自然隻能用兌卦來描述瞭。
地下,仍為三陽在下 ,是為乾卦。上為兌卦,下為乾卦,兌為澤,乾為天,兩者構成卦象澤天夬。
四月:乾卦
農歷的四月,是初夏瞭吧,地面上也熱, 三陽 在上,地面下也熱, 三陽 在下。上也為乾,下也為乾,自不然就是乾卦。 乾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五月:天風姤
地面上,驕陽似火,地面下,卻 陽極陰生 ,一絲絲的涼意悄悄在地下出現瞭,從而地面上仍是乾卦,地面下,已經變成巽卦。乾為天,巽為風,兩者構成卦象天風姤。
六月:天山遁
農歷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瞭盡頭,地面上,暑熱仍在,屬於 三陽 ,是為乾;地面下,已經轉為涼爽,已經是 二陰初生 ,隻能用一陽二陰的艮卦來描繪。上為乾,下為艮,乾為天,艮為山,構成卦象名為天山遁。
七月:天地否
七月節名 處暑 ,蓋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氣也。暑自此止,則天地之氣上下各分矣。 三陽在上,三陰在下,上為乾,下為坤,乾為天,坤為地,構成卦象名為天地否。
八月:風地觀
八月,則臨卦之氣體休囚,故《爻辭》曰:至於八月有兇 ,以見八月觀卦為主。上為巽,下為坤,巽為風,坤為地,構成卦象名為風地觀。
九月:剝卦
農歷的九月,草黃瞭,葉枯瞭,采摘後果樹上,隻剩瞭幾顆幹癟的為人遺棄的果實,孤零零地懸掛在光禿禿的枝頭,大地的生機悄然收藏。已是深秋,瑟瑟涼意的表面,僅剩一點點的溫暖。地面下,仍為靜悄悄的黑土地。所以,上為艮卦,下為坤卦。艮為山,坤為地,兩者構成卦象名為山地剝。
十月:坤卦
農歷的十月,冬季來臨,大地一片沉寂,難得見到生命的氣息, 六爻皆陰 ,上也為坤卦,下也為坤卦,構成的卦象名為坤卦。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十一月:復卦
冬至一陽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開始變暖,所以謂之 一陽生 。這一時刻的大地,地面上寒冷還在,萬物不生,還是當初收割後裸露的黑土地,是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絲暖意升起,因這點點的溫暖,百草的根或種子開始準備孕育新芽,是為震卦;上為坤,下為震,從而構成卦象名為地雷復,是復卦。
十二月:臨卦
農歷的十二月,天氣仍很寒冷,地面上仍為收割後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 二陽初生 ,已經變得溫暖,土壤中總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氣裡,這水分被冰凍;不過伴隨著這 二陽初生 ,冰凍的水分解凍瞭,土壤變得濕潤;於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來描繪,地面下,已需用兌卦來描述瞭。上為坤,下為兌。坤為地,兌為澤,所以,兩者構成卦象地澤臨,是為臨卦。
大傢看完應該知道本人的出生月份是哪一卦瞭吧,緊接著就會依據本人的出生月份去做一些改變本人的事情瞭,假如有更有興趣的friend,可以讀一下《圖解易經》這本書。
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註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瞭然。
山地剝卦相應的是哪一月的消息卦
下圖就是十二辟卦圖,其中復卦對應子月便是農歷的十一月,順時針。剝卦則相應的是九月。
風水筆記:辟卦候卦及律呂的意思
辟卦候卦及律呂的意思
每年冬至及夏至,就是一年中晝夜偏長與偏短的交替點,邱瓊山(邱浚,廣東海南島瓊山縣人,明朝景泰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孝宗時,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弘治八年卒,諡文莊,世稱邱文莊公。)所作的成語考,有雲:“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是中國農歷24節氣之一,24節氣就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縠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這二十四節是古時候中國人經過長期觀察,認為太陽運行一周天(其實也就是說是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但中國古代人們以地球為中心座標,認為太陽及五星環繞地球而行。)分為三百六十度,運行一度則需時一天略多,運行一周天約三百六十五日。漢書律歷志引述尚書堯典雲:“歲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尚書是戰國至秦朝之間的作品,可見漢朝以前,中國人已經懂得太陽歷,將太陽運行若幹度,分為段落,以定四時的節氣。但歷法屢經修改,平年十二個月,月大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全年三百五十四日或三百五十五日,與地球環繞太陽一周三百六十五日五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比較,相差十日二十一時有多,故每三年一閏月,五年兩閏月,十九年七閏月,有節氣無中氣是閏月。
中國農歷以五日為一候,每月六候,一年24節氣共七十二候,例如冬至“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查通書可知。又以一年十二個月配以十二辟卦,將十二辟卦的次序陰陽消長,來表明節氣的晝夜長短。所謂先天卦氣,幹盡午中,陰盡子中,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的易理。
十月建亥,其卦為坤,坤卦六爻皆陰,是由霜降而至小雪,為晝愈短而夜愈長。十一月建子,其卦為地雷復,六陰之下而生一陽,是由小雪而至冬至,為晝最短而夜最長。
十二月建醜,其卦地澤臨,下生二陽,是由冬至而至大寒,晝初長而夜初短。正月建寅,其卦為地天泰,下生三陽,是由大寒而至水,晝漸長而夜漸短。
二月建卯,其卦為雷天大壯,則生四陽,是由雨水而至春分,漸變為晝夜平均。三月建辰,其卦為澤天夬,則五陽生,是由春分而至縠雨,晝已長而夜已短。四月建巳,其卦為乾為天,則六陽俱足,是由縠雨而至小滿,晝愈長而愈短。
五月建午,其卦為天風姤,幹盡午中,則一陰生,是由小滿而至夏至,晝最長而夜最短。
六月建未,其卦為天山遯,則二陰生,是由夏至而至大暑,晝初短而夜初長。七月建申,其卦為天地否,則三陰生,是由大暑而至處暑,晝漸短而夜漸長。八月建酉,其卦為風地觀,則四陰生,是由處暑而至秋分,漸變為晝夜平均。九月建戌,其卦為山地剝,則五陰生,是由秋分而至降,晝更短而夜更長。
月亥子醜寅卯辰
節
氣坤復臨泰大壯夬
消
息
卦月巳午未申酉戌
節
氣幹姤遯否觀剝
消
息
卦若以現代天文學言之,
冬至:每年公歷十二月廿二日或廿三日,即太陽經過冬至點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南半球則相反。
春分:每年公歷三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陽經過春分點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半球晝夜均分。
夏至:年公歷六月廿一日或廿二日,即太陽經過夏至點之日也,是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每年公歷九月廿三日至廿四日,即太陽經過秋分點之日也。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
我國古代歷術傢又有把蒹葭灰填入竹管中,用以測驗節氣的變化,謂氣至則灰去。唐朝杜甫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將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手中杯。”其實也就是說所謂律管動則葭灰飛,是很無聊而沒準驗的。但漢書律歷志有謂:“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呂以旅陽宣氣。”
陽律六,就是黃鐘,太簇,姑冼,蕤賓,夷則,無射;
陰律六,就是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仲呂。
通書把十二律分配十二月,
正月建寅律中太簇,下生南呂;
二月建卯律中夾鐘,上生無射;
三月建辰律中姑冼,下生應鐘;
四月建巳律中仲呂,上生黃鐘;
五月建午,律中蕤賓,下生大呂;
六月建未,律中林鐘,上生太簇;
七月建申,律中夷則,下生夾鐘;
八月建酉,律中南呂,上生姑冼;
九月建戌,律中無射,下生仲呂;
十月建亥,律中應鐘,上生蕤賓;
十一月建子,律中黃鐘,下生林鐘;
十二月建醜,律中大呂,上生夷則。
而以黃鐘為十二律之首,故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冼,姑冼生應鐘,此黃鐘所由生也。其相生之數,一陽生二陰,二陰生三陽,三陽生四陰,四陰生五陽,五陽生六陰,六陰復生一陰。一陰生二陽,二陽生三陰,三陰生四陽,四陽生五陰,五陰生六陽,六陽復生一陽,故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仲呂復生黃鐘,此蕤賓之所自生也。隔八相生的意思如此。
十二消息卦應月
在六十四卦中,凡“消”“息”之卦共十二卦,稱為“十二辟卦”。依據“已統天地”的精神,將十二“消”“息”卦分一年十二月。正月與泰卦、二月與大壯卦、三月與夬卦、四月與乾卦、五月與姤卦、六月與遁卦、七月與否卦、八月與觀卦、九月與剝卦、十月與坤卦、十一月與復卦、十二月與臨卦,這十二月與十二消息卦相對應。並以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遁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即十二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
為啥十二辟卦24節氣時間和傳統24節氣時間不
你好~~
在依據周朝的記錄載入,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由於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中國古代對冬至很註重和重視,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看成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瞭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錄載入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時候對冬至日的註重和重視。 在我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推算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根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假如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假如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