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易經提示做事的原則(易經揭示的事物規律)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13

一:易經中 有句話是說 君子做事小心翼翼 原文是什麼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二:《易經》雜談(南懷瑾)

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潔靜精微,易教也”,潔靜:學瞭易經,人會變的寧靜。精微:內容無比細密精確。

三易:《連山易》神農時代,艮卦開始。《歸藏易》黃帝時代,坤卦開始。這兩易在老百姓中用於醫藥和堪與。《周易》周文王的讀書筆記,乾卦開始。三易中最著名。

易經三原則:1、變易,變化萬端,同佛教的無常。2、簡易,學會後很簡單,掐指一算就好。3、不易,不變,萬變不離其宗。“宗”是本體。

易經三金科玉律:萬事萬物皆有的,理:原則,道理。象:現象,表象。數:量?。

《易經》就是仿生學,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間的八個現象,八個事物:乾卦:天。坤卦:地。離卦:太陽。坎卦:月亮。震卦:雷。巽卦:風。艮卦:山,陸地。兌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經中代表“筆畫”。不斷“—”陽爻。斷“——”陰爻。八卦的方位和順逆與如今的正好相反:太陽在西 ,逆時針是順時針。

  “對宮卦”指八卦圖中相對位置的兩個卦。咱們國傢的思維思考方式是歸納,由繁到簡,西方的是演繹,由簡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現象:天,地,日,月,風,雷,山,水。“後天八卦”是說明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金科玉律(算卦)。區別見P013。後天八卦記憶口訣訣竅: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後天八卦橫,豎,斜三卦加起來都是15,兩個卦加起來都是10。易經的象和數是科學的,理被朱熹講歪瞭(各說各有理,理不能統一)。

    八卦圖背誦: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八卦圖由三爻變六爻是由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人數也復雜,三爻不夠用瞭。此刻用的都是六爻。原因:孔子說: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三極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陰陽,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變易來的,畫卦從下開始,下叫內,上叫外,任何事情的變化都是內因起作用,卦名是從上到下,變的規律是:1、本體卦。2、初爻變。3、二爻變。4、三爻變。5、四爻變。6、五爻變。7、四爻復原。8、內卦復原。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弟子商瞿的一脈, 傳給漢的京房,他創瞭京焦易。他是一個基礎卦變革16次,並且卦名也與64卦之名字有所不同。

    秦統一之前中國文化屬於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經屬於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國文化(華中,華南);孔子文化(魯國);道傢文化(齊國);陰陽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與易經不是同時產生的,“行”指運動,這個運動包括:生,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經方位):東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间位置土。

    天幹:意思是在這個太陽系,天體間互相幹擾,相互招引。它的出現比周易早,由於五行不能解釋世界瞭,才建造出天幹來描述世界。天幹是五行的陰陽變化。

  我國古代醫學分兩大派,在養生長壽之道上,一派註重和重視養脾胃(南方)。一派註重和重視養腎(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運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黃道十二宮的名稱,宮指位置,黃道指太陽從東方起來,向西方落下,所繞的一圈,叫黃道面。黃道面和赤道有區別。古代人們將黃道周圍的星空分為四個區,每個區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個星座,共28個星座,所以稱二十八星宿(宿通宮,指休息的地方)。每個星座在黃道面上每一個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預示這十二個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幹與地支結合出來的名稱與天文學中的躔度(太陽與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12生肖或許是漢時候從印度傳過來的。

沖:相對就是沖,是指地支中的6個對立的具體位置。合:立場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圓圈中,橫平就是合。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幹,地支歸納到一起就是納甲。與八卦伏羲畫連接就是乾納甲,坤納已,艮納丙,兌納丁,戊己在中間,震…

納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亦即天生星宿的變異狀況會反應它所管轄的區域的人事變化。

數分陰:2、4、6、8、10。中數是六,所以陰爻也用6預示。陽:1、3、5、7、9。最大的是九,所以陽爻也用9來預示。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畫出來就是噬嗑卦。

易經用於卜卦有兩個:《周易》,《京焦易》,金錢卦(用三個銅錢卜卦,秦)。用於堪輿術是晉朝的郭璞。用於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講究心誠則靈,就論明人自己一身就具備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佛教要修報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數字卜卦法(p066)?

《河圖》《洛書》。中國文化大方向是從西北到東南變遷。文化統一在秦後,堯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邊的黃帝,晉朝往南遷移,到南宋時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東南西北,中國是,東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書》圖中的數字和文王的卦圖數字一樣。

《系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體會,分上下兩傳,共二十四篇。

易的解釋以漢朝的道人魏伯陽為最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運行的大金科玉律。

是依賴,卜卦是尋求心靈的寧靜 ,由於不管物質世界還是人的精神世界,無時無刻不在不平衡中。

第3圈是地支對月份,子月是十一月。這個歷是夏禹歷法又叫夏歷又叫陰歷是以月亮為基準的歷法。

第4圈是中國音樂的名詞,通稱律呂。在陜西和河南的邊界古代人們在地下埋一種“呂管”,裡面放蘆灰,共十二支,不同的節氣呂管發不同的聲音,這便是中國音樂的由來。

“三陽開泰”就是地天泰卦,由於下面是三個陽爻,相應的月份是正月。冬眠中國叫蟄伏。

第5圈是節氣,如大雪是節,冬至是氣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氣和歷史命運,邵康節—邵雍的《皇極經世》和流傳的燒餅歌,推背圖都是推算國傢命運的書,是易經象和數的部分,《系傳》是理的部分是哲學。

對於生命的源頭:哲學上稱本體,傢稱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國人叫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老陰,老陽,少陰,少陽。《易經》稱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階段,坤造成瞭萬物。《黃帝內經》是易經在醫學上的使用。

卜卦的結果四個字“吉兇悔吝”,悔吝指憂煩愁慮,“無咎”指沒有毛病,不等於好。古代人們講“一動不如一靜”的緣故是一動就是吉一兇三,悔吝也屬於兇。這個道理和此刻用的“舒適區”一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世界的都在談生死問題,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輪回,西方極樂世界,佛教認為生命是兩種東西,有靈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隻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沒命,佛教認為人的身體是正報,山河等是依報。中國最看淡生死,認為死但是就是天黑瞭,睡覺瞭,中國道傢認為生命是可以長時間的,道傢的修煉精,氣,神就是對西方靈魂是“超電磁波的一種解釋”。所以禹王(治水)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中國人對生命是樂觀的,西方哲學是悲觀的。

“三極”指天地人,分陰陽就是六爻。

占卜筮是三種方法,占是用數理推定結果。卜古時候用骨頭,還不錯以其它。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數字卜卦,如今的抽簽就是這個道理。

彖辭是斷語之義,說現象,爻辭說每一爻,講變化的道理,卦辭說整個卦,說卦德和卦情。彖辭和象辭都是孔子寫的,是對卦辭和爻辭的解釋。系辭:除卦圖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辭,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說明。《易經》的彖辭,爻辭,象辭都是以天地金科玉律的觀念,拉到人事上而言,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開始。《文言》也是孔子寫的,是孔子研究乾坤兩卦的心得體會,是如今的“思想體系”。

中國人不,隻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莊子《齊物論》的觀念:萬物是平等的,從起點說是平等的,打比方說,我們都是人,但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同,是由於我們自身的努力不同。“吹萬不同”中“吹萬”指“萬有”就是萬事萬物,打比方說吹來的風是相同的,那個時候遇見不同的事物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易經的三個重要觀念:化:造化,宇宙的來歷起源是變化而來的,用現代科學的解釋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斷的轉化而來的。曲:認識到宇宙運行的軌道都是“圓”的,隻有“曲而全”(老子說)。神:是中國人的宇宙的本體,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東西,亦稱“道”,是西方人的“本體”,亦即宇宙起源的功能。“神無方而易無體”是中國哲學之頂點,就是所有的都在變,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對六十四卦的註解解讀,是心得體會。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從圖畫開始的,中國文化是從八卦開始的。周文王做瞭卦的卦辭(整個卦的圖案或叫現象)和爻辭(每一個爻的解釋)。

龍是咱們國傢的文化圖騰,在黃帝時就用龍給官員取名。

九五至尊:九是陽數中最大的,五是陽數中的中間,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蔣介石字中正就源出此。中國哲學註重和重視“中”,認為中是吉星高照的,可上可下的,故有瞭“中庸之道”一詞。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體的生命。中醫相應的八卦,乾為首,坤為腹,艮為背,離為眼,坎為耳,巽為鼻,兌為口。一天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兩個鐘頭。

《周易》對卦的解釋分五個階段:1、卦辭。2、爻辭。3、彖辭。4、象辭。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觀念鉆研周易)。

性情:性是本體,情是情緒。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是佛傢的觀念。

西方哲學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中國易經哲學講究心物一元亦即“精”。易經中出現“大人”一詞,它是《大學》(從乾卦來)中的大人,是馬斯洛認為的自我實現的人,超越的人,是聖人,是佛,是上帝。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隻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中庸》(從坤卦來)。

《參同芪》是道傢的丹經鼻祖,為東漢魏伯陽真人所著,所謂“參同”是就《易經》,《老子》,《莊子》三本書的道理和方法,與人修煉成為神仙的科學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媽媽,厚德載物。乾卦是天,是太陽,是爸爸。是人們的引深意,中國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識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強調“天人合一”。

《易經》就是遠古代人們畫瞭世界的簡筆畫,後人寫畫的代表象征義,人文方面的代表象征義,所以易經是代代古代人們的共同智慧。對易經的崇尚可能有名人效應,是孔子最早鉆石的。

敲木魚是由於魚睡覺是不閉眼的,強調人要時刻警醒。

古代人們把太陽叫金烏,月亮叫玉兔。章是光明和美麗之義。乾卦談龍,坤卦談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裡面的裙子。

”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是孔子在《系傳》中的話,說明中國也是講因果報應的,與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講前生,此刻和後世,儒傢講祖宗,本身,子孫。

蒙卦是談教育的,中國政教不分,最高領導人,事實上是大傢長。

孔子的《易傳》亦稱“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故稱“十翼”。

中國沒有,由於中國人不需要創造一個造物主,中國人本來就知道“有天地,緊接著有萬物”。且古代人們對物的認識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論明思想也是物質的。

幾個古字之義:師是眾,比是相隨,履可以解釋為路,豫是優越,蠱是一種蟲子,臨是擴大,噬嗑是啃,賁是飾,咸是都,夷是傷,乖是乖張,蹇是跛腳是受傷,夬(guai)是決,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兌是悅,介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站著。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墳指三易,五典指五經(尚書),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圖》《洛書》的理數。

一等人領導變化(開天辟地),二等人把握變化(見風使舵),三等人適應變化(順波逐流)。

看風水就是要避免風避免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對相加9是八卦的體,後天八卦(周文王)相對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變也是從易經而來,由於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們此刻用的陽歷是西方的,是自民國開始的。實際上我國古代也有陰陽歷之分,24節氣,七十二氣候,卜卦就用的陽歷(太陽歷)。此刻用的陰歷是依據每月十五月圓來訂定的。

天有三義:1、天空。2、道。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極是圓圈,是空)生一,畢生二(陰陽,男女),二生三(兒子),三生萬物(生生不息,萬物成)。老子的道理從人的現象而來。哈哈!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沒有信仰的必要。

三:《易經》教我們:不能恃寵而驕

臨卦《彖傳》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說而順,剛中而應。在社會上展現為政通人和,在傢庭展現為母慈子孝,在公司裡展現為幹群同心。多麼和諧的場面,不正所謂任何人都在追求的嗎?

九二雖為一卦之主,但要清楚你的權力和自由從何而來?絕不能恃寵而驕!

必須依著“浸而長”的原則,明 白克制和節制,不能任性妄為,才能慢慢獲得成功!得到的寵幸越多,得到的權利越大,越要謹慎小心,做事明 白收斂!一旦把自己當成老大,便沒有任何顧忌得大幹一番,“八月兇”也就不遠瞭!

就如此次XINGUANyiqing,為啥呢中國能夠很快的平息,而歐美愈演愈烈?就是由於他們自由慣瞭,自以為是天王老子,不受任何管束,想幹嘛幹嘛,那結果就隻能自取滅亡。

四:易經中說命運憑自己掌握,記住哪幾個道理能成功?

《易經》是中國人民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蘊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

《易經》是我國極為重要的書籍,它歷經數千年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源泉,作為”群經之首”,它對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來的、文化、歷史等各個范疇都產生瞭極其深遠的作用與影響,並且不少國學經典著作都與它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大到《孫子兵法》、《黃帝內經》,小到《孔孟之道》、《老莊學說》,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招引瞭愈來愈多的人去學習。

這樣一部對於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典籍,將人的修養修行及處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應對策略講到瞭極致。

今天,我們總結瞭曾仕強教授關於易經智慧的5個道理,明 白這些道理的人,最容易改命,也將命最好。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出自《易經•系辭上》。

把"自"放在"天"的前面,就在告知我們:“自己先努力,上天就會按照自然規律保護我們。亦即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

行天道,依照自然律走的人,一向不需要求神拜佛,假如自己不好好努力,求神拜佛就能美夢成真,那也就沒有天道瞭。

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它早已被漫長的人類歷史進程中無數人的經驗所證實。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依照自然規律去為人做事,這樣老天就自會保佑你。

自然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人生的規律原本就是自作自受,自己必須對本人的言行,負起完全的責任,承擔所有的後果。

老子也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一個人有道德,老天就跟他在一起,照顧他,幫助他,自然吉星高照。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易傳·系辭傳》解讀道:“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總之,當一個人有瞭非常好的實力,又有瞭非常好的資源,隻要瞅準時機出手,何愁不能成功?反之,假如自己一身實力不濟,時機又不對,勉強行動,一定會遭遇磨難。

易經最講究做事的時機,不能急著求成,也不能優柔寡斷,當我們處於低谷的時刻,務必要沉得住氣,急著求成隻能一敗塗地!

當我們經過努力已經處於領導者的地位時,行事務必要果斷,優柔寡斷隻能會失去更加的多好的發展機會。

《道德經》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勝過別人的人有力量,不斷自我超越的人才是名符其實的強者,所以人不但要和他人比,更要和自己比。

人的命數掌握在本人手裡,自己不努力誰都救不瞭你,若是自己不小心犯下瞭錯誤,也無人給你承擔後果,所有的都還是自己承受!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出自《易經·系辭下》,意思是事物進展到瞭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能夠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易經》中有一個革卦,告知我們,當東西用久瞭,當事情演變得愈來愈差,當人越走越歪時,就要革新求變,在變通中求發展精進。

革,就是汰舊換新。但是需要根據天時,在不同的時機,做出不同的選擇。當然變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充分準備,堅定意志,迎難而上,做出成效後,就能獲得認可和信任。

所以,當我們碰到困境時,不能愁眉苦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要積極面對,謀求變通之法,才是正確的態度。

於不通處求通,越戰越勇,愈挫愈奮,在險難的情形下化險為夷,人生才能豐富而輝煌。

明 白瞭易經的這幾個道理,就會堅定內心持正向上的信念。

遇見事情的時刻,也能清楚明白本人的處境,知道自己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清楚如何去應對破解,進而度過人生一道道關卡的考驗。

這便是《易經》關乎我們命運的啟示。

任何人的命數都掌握在本人手裡,最終怎樣,全憑本人的選擇。

《易經》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傢、道傢均深受其作用與影響;

《易經》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也就是說把你可能遇見的絕大都問題,都回答瞭。

這才是真實的《易經》

暴露瞭每一個成年人務 必要懂的大智慧

易,就是變化。

所有的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瞭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易經》究竟有多神呢?

孔子說,讀明白瞭《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本質;

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

還有的人講,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成事者,無不讀《易經》。"

不管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爸媽,你皆能從其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

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明白一本《易經》。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先人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

五:易經的規律是什麼?

周易的規律是,演變。卦中,一爻一爻的依次變化。

算卦的規律是,喜用神/世爻/應爻和天幹地支之互相關系。

八字的規律是,天幹地支和日柱的互相關系。

六:《易經》的三大原則是變易,不易,簡易。

天地之間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天地萬物,時時刻刻處在變化之中,但是任何事物的根本東西不會變,這便是變易。

變易是萬事萬物一陰一陽變化的自然表象,堅持變易需要我們靈敏地知變應變。

一個人生下來從嬰兒到少兒、青壯年、老年,時時刻刻每天都在變,隻是有的變化你看不瞭解。要是一個人你一個月不見,見面後會發現瘦瞭好多,這便是變。

太陽也在變,上午溫暖,中午大熱,下午涼爽。月亮也在變,十五的月亮十六最圓,三十初一的月亮是月牙,但太陽還是太陽,月亮還是月亮。

人無論從小到大到老怎麼變,這個人還是你,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小麥變不成玉米,玉米變不成水稻,本質的東西不會變,但都會經歷發芽、長苗、抽穗的狀態,這便是變。

佛學中的一個名詞“無常”。 “無常”意思是全地球沒有一種東西能永恒存在 ,這便是《易經》中變易的道理。

世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可是卻有一樣東西永久不變,這個東西是什麼呢?

它就是事物變化背後固定不變的基本規律,是事物本來特性,這便是不易。

變易中自有不變之理,變化的是現象,不變的是規律。太陽永久東升西落,母雞會下蛋公雞不會,這是不變的。《易經》的基本道理和一切事物的屬性是不變的,這便是不易。

“不易”是《易經》的稱呼,道傢稱它為“道”,佛傢稱它為“如來”,禪宗稱它為“自性”、“本來面目”,哲學傢叫它是“本質”、“規律”,科學工作者叫它是“功能”。

世間萬事萬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大道至簡,不管多復雜的事物,當我們瞭解瞭它的玄妙以後,就覺得其簡單而又平易,這就叫簡易。

知道簡易,就清楚明白瞭簡化才是正道;知道變易,便知萬事無常,唯變化常;知道不易,才會去追尋真理,按真理辦事。

簡易是“以簡馭繁”,變易是現象,不易是金科玉律。

簡易就是有智慧區別哪些是“不可以改變的”,哪些是“可以改變的”。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認認真真做好,並有勇氣進行思維和行動創新。

同時要認識和尊重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有胸懷接受“萬變不離其宗”的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世間萬事萬物其道簡易,其形變易,其規律不易。

我們要用簡易的思維模式,選擇和掌握不易的規律,以適應時代變易的需要。

易經是簡單容易之經,不懂的人才把它變復雜!

標簽: